逐步完善由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研究与技术开发、防雷检测与防护技术服务组成的业务体系。新建或改建闪电探测站点和资料处理中心,在重点区域建设大气电场监测网,建立全国雷电预报预警平台,逐步开展高精度雷电的监测分析及雷电强度、落区和危害等级的预报警报业务。依法加强雷电管理工作,加强各类检测设备管理、检定和标定工作。重点提高国家级雷电预报、防护技术开发和指导能力,大力加强省级雷电业务、科研和服务的有机结合和业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各级气象台站雷电天气预警预报水平,积极推进雷电业务机构的科技服务和其他业务工作。
第五章 深入实施科技兴气象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以全国气象科技大会精神为指导,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突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气象科学技术水平整体的跃升。
第一节 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以社会公益类气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各级气象业务单位以及相关企业为主体,建设国家、区域和省三级气象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加强气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气象科技管理体系。国家级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瞄准国际前沿和未来业务发展方向,着重解决影响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业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区域级气象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加强本区域天气气候关键技术研究和业务转化,培养一批创新型科研业务带头人;省级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以科研与应用技术开发项目为牵引,为省级业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培养省级科技创新人才。
第二节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
鼓励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一些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对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对国内外差距较大又有可能引进的先进技术,要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
围绕重大气象装备、关键传感器件及观测技术方法、气象信息技术及应用、现代气象业务和服务等领域的瓶颈问题落实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切实加强气象基础性研究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积极推进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开展新的大气科学试验。建立气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加大对气象领域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在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要重视气象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国家重大气象工程建设中要设立气象科技研发专项资金。
第三节 加强科研能力建设
整合全行业资源,大力建设气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加快科研仪器、设备、数据等资源共享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实验室、研究试验基地和研究中心。加强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重点野外科学台站专用研究和试验仪器、设备、设施、数据库等建设。加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改善部门重点实验室基础条件。推进大气综合探测飞机实验室工程的建设进展。建立中国天气雷达试验基地,并开展相应的试验研究。整合中国气象局与相关高校的地球科学信息资源,共同搭建地球科学信息资源平台。积极改善科研及局校合作的基础条件,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争取设立联合研究基金。
第六章 着力推进人才强业战略,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第一节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到重要战略位置,加大高层次人才和一线高级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针对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323人才工程”中第一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每年引进3-5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军型人才。抓紧选拔培养业务科技带头人以及“百名首席预报员”和“百名优秀专家”等重要和关键岗位上的业务科技骨干。在国家级和部分省级业务和科研单位建立15个左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每年选送30名左右管理和业务骨干到国外学习进修。重点支持、培育若干有创新能力的气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支能够高质量完成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气象服务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