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工程。完成158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同期建设国家级和区域级雷达技术保障中心、高速实时传输系统、雷达资料海量存储检索和共享服务系统和国家级天气雷达培训系统。大力推进各部门天气雷达组网拼图,实现资料共享。在气象服务重点地区和突发性天气灾害频发的经济发达地区再增加一批天气雷达补充站点,并根据人工影响天气等需求开展X波段雷达建设。
--继续实施气象卫星工程。加快发展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气象卫星体系,建立满足业务需求的气象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实施风云二号D、E、F三颗气象卫星工程建设,完成风云二号02批应用系统扩建工程、风云三号01和02两颗卫星及其应用系统建设,开展风云二号03批、风云三号02批、风云四号综合探测卫星和降水测量雷达卫星研制及应用系统建设。开展微波遥感辐射校正场的建设。
--实施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建设工程。引进、购置国内外高性能计算机,实施主机系统、外围系统、监控系统和软件系统以及配套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计算能力,实现军工、气象、石油、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材料研究等经济建设和研究领域的共享使用。
积极推进各地与国家重大项目配套的项目建设,统筹区域共建与共享,紧密结合地方需求,协调推进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实施灾害预警与应急、重点区域人工增雨、防灾减灾安全保障、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等专业气象监测预警、城市气象监测与灾害应急预警、农村气象警报系统、奥运会气象保障等地方气象工程建设。
第四章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发挥综合保障作用
第一节 显著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发展资料同化技术,加快数值模式发展并提高其应用水平。发展集合预报技术,建立多模式产品集成方法。加强数值模式释用技术研发,制作多要素精细化预报产品。完善以雷达等监测为基础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和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短期预报系统,提高中期预报技术水平,发展延伸期预报业务。开展中国的观测系统研究和可预报性试验(THORPEX-China),提高重要天气事件数值预报的准确率。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系统建设,促进气象灾害预报和定量降水预报的突破,提高突发性天气预报时效。大力发展农业气象、城市气象、水文气象、海洋气象、交通气象、航空气象预报警报系统,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气象环境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业务服务系统。
第二节 提升气候业务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加强气候系统各圈层监测,建立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测系统,开展月、季、年的气候预测和年代际乃至世纪尺度的气候变化预估,实现针对气候系统的无缝隙预测预估,开发更有针对性的业务产品,争取建立地球系统联合观测预测计划(COPES)亚洲中心,全面推动该计划在中国乃至亚洲区域的实施。开展干旱监测影响评价和预警业务。开发气候定量化评估模式,建立定量化气候影响评价系统。拓宽气候应用服务领域,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加强气候区划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服务工作。开展气候和农业气候区划,更新中国气候图集。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工作,形成完整的气候资源数据集,重新进行气候资源区划。组建太阳辐射、风力强度监测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多层次普查和可利用资源的评估,积极参与制订和修订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开展大型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勘察、选址技术支持,为风电场、太阳能电站的建设、运行、调度提供实时气象监测和预报服务。开展城市气候环境调控及城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建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第三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