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关于发布“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三个重大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3、取得室内热湿环境被动式改善技术、热湿调控材料和构件等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以上;
  4、开发建筑室内热湿环境仿真系统软件、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质量综合评判软件2套;
  5、调湿功能材料和相变蓄热材料生产线2条;
  6、发表论文30篇,培养骨干研究人员40名。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6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具有从事室内环境研究的硬件基础和人才队伍,曾参加过国家室内环境课题研究和标准制订工作,具有室内热湿环境材料研发基础,具备室内湿热环境材料检测实验室及检测设备。
  2、申报单位对国内外室内热湿环境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具有相关材料及设备研发能力。

  课题十、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建筑室内生物污染风险评估体系与方法研究
  研究影响室内生物污染物分布规律的室内气候;研究基于环境与健康安全性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与评价方法;研究适合国情的生物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室内生物污染健康危害评估及暴露评估的多指标安全综合技术和方法;开发相应的室内生物污染风险评估软件;完善常见环境生物污染物的安全限量标准。
  2、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检测技术研究
  研究室内配套的生物污染现场测试技术、方法和标准,包括建筑围护结构及表层材料、通风空调系统及设备中的传染性病毒(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炭疽杆菌、军团菌、霉菌、尘螨变应原等生物污染指标的采样、检测、鉴定技术和方法;研制复合式、大流量的病原微生物采样器以及采样介质;研究通风空调系统及设备的空气消毒方法及装置;研究除湿、抗菌等设备和材料的生物污染测试方法;研发传染性生物洁净试验平台,研究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病原体的扩散规律,研究医院等特殊建筑群体的生物污染性能测试和评定技术。
  3、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模拟与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结合大量典型建筑室内生物污染实际水平,研究室内生物污染综合控制模型及室内气流紊流流动模型;研究不同功能建筑在不同通风模式下的室内生物污染因子的分布及去除效果;研究有利于人员安全的气流组织形式及参数指标;研究室内源头控制等调控方案的仿真模拟技术;研究室内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人体飞沫传播和扩散规律以及室内不同空间物理构造对通风空调的影响效果;针对建筑人员活动特征,研究防止通过空气途径传播生物污染的健康节能型通风空调系统。
  4、建筑室内防止生物污染的健康材料开发及关键产品研制
  研发自然通风条件下大面积低成本建筑室内传染性微粒灭活装置;开发具有长效防霉功能的装饰装修建材和长效抗菌功能的绿色建筑材料;研发通风空调系统的空气消毒装置,研发基于湿度控制优先能够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的新型空气处理机组,研制室内防止生物污染的源头控制设备及对外安全的排风装置。
  5、建筑室内生物污染综合控制与改善技术研究
  研究建筑内部和表面结露以及霉菌污染机理;研究住宅建筑防止生物危险的通风空调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人流密度较大建筑(医院、影剧院、会议中心、商场等)防止生物危险的通风空调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静态控制与全过程动态控制设计技术及装置应用于防止生物污染。
  二、考核指标
  1、形成复合、高效的室内生物污染风险评估体系,研制出具有长效防霉和抗菌功能的健康绿色材料、通风空调系统的动态消毒技术与装置、适合医疗建筑使用的系列组合式负压高效排风装置、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测试方法、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模拟和控制改善系列技术等新技术、新产品15项,建立生物洁净试验平台1个,为控制室内生物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2、开展不少于5类建筑的生物污染性能测试及评定,提交评估诊断报告;制订或修订传染病医院设计或施工验收、生物洁净室施工及验收、生物安全操作柜(工作台)、生物安全建筑技术等标准规范4项;编制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测试技术手册、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控制技术指南、医院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生物污染控制技术指南3项,建立健全建筑室内生物污染的标准体系;
  3.取得防生物污染空气处理设备、防生物污染源头控制设备、医疗建筑专用负压排风机组、长效防霉功能的装饰装修建材等方面的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以上;
  4.开发建筑室内生物污染风险评估软件、生物污染源数据库;
  5.完成3个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控制示范工程,达到抑制室内有害生物生长、切断生物污染传播途径、降低室内生物危害的目的;
  6.发表建筑室内生物污染控制相关科研论文50篇,培养骨干研究人才15名。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8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具有从事生物洁净技术和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的基础,曾参加过国家生物安全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范的制定及与生物污染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具备国家资质空气净化检测实验室及设备。
  2、课题申报单位对国内外生物洁净技术、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和改善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具备从事软件开发、产品研发、工程应用和检测技术的能力。

  课题十一、建筑室内辐射污染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建筑室内电离、电磁辐射污染政策与标准研究
  研究土壤氡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标准;研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无机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放射性测量方法标准等系列室内电离辐射污染专用标准;结合高压电力输变电设施、大功率广播电视通讯发射设施电磁辐射污染状况以及电磁辐射防护有关法规,研究建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限量指标体系。
  2、防治土壤氡对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的系统工程研究
  研究土壤氡与室内氡浓度相关性,研究室内氡污染评价方法;研究高土壤氡浓度地区防氡综合治理技术,包括高土壤氡地区防氡工程设计研究、高土壤氡地区建筑物基础施工防氡研究,高土壤氡地区建筑物防氡装修施工研究;研究防治土壤氡对建筑室内空气氡污染的技术体系。
  3、建筑工程室内电离、电磁辐射污染检测方法研究
  研究建筑工程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检测方法,包括建筑工程室内电磁辐射检测方法及测试仪器、室内电磁辐射磁场强度、功率密度、电场强度的空间分布测试研究,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外部几何形状对电磁辐射的反射、折射、穿透性能检测研究,建筑物围护材料对电磁辐射的反射、折射、穿透性能检测研究;研究建筑工程室内电离辐射(氡)污染检测方法,包括氡析出处快速寻迹测试技术及仪器设备研究,现场快速氡检测仪器及其测试方法研究。
  4、民用建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与材料开发
  研究民用建筑电磁辐射整体屏蔽设计方法;研究民用建筑内电磁辐射体屏蔽方法,研究建筑室内电磁辐射防控与治理集成技术。研究铁氧体材料、纳米材料和多晶铁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波功能性填料性能,微米或纳米的沟槽条形结构对吸收电磁波的性能影响,研究强化电磁波在微结构间的反射和吸收方法;研究不同吸波材料组配与选择吸收波段的关系;开发吸收电磁波的装饰装修板材;研究吸波材料与高分子树脂(基料)匹配复合技术。
  二、考核指标
  1、完成高土壤氡地区防氡工程设计技术,高土壤氡地区建筑物基础施工防氡技术,高土壤氡地区建筑物防氡装修施工技术,建筑物围护材料对电磁辐射的反射、折射、穿透性能检测技术,氡快速寻迹测试仪器(在Rn222本底大于200Bq/立方米情况下,通过监测Rn220的每秒计数大于Rn222本底计数),3种吸收电磁波材料(频段2GHz-5GHz,中心吸收量5-7dB)等新技术、新产品10项,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2、取得吸收电磁波材料、氡快速寻迹测试仪器等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以上;
  3、制定高土壤氡地区防氡工程设计标准、高土壤氡地区建筑物基础施工规范、城镇建设规划中防治室内环境氡污染指南、住宅建筑电磁辐射整体屏蔽设计导则;
  4、建立建筑材料放射性数据库和主要家用电器电磁辐射数据库;
  5、建设防氡工程设计、基础及装修施工示范工程(大于5000平方米)1项,实现基本根除氡气污染的目的;建设住宅建筑电磁辐射(广播电视发射塔的电磁辐射)整体屏蔽示范工程(大于10000平方米)1个;
  6、吸收电磁辐射材料生产线1条;
  7、发表论文20篇,培养骨干研究人员15名。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48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具有从事建筑工程室内辐射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研究的基础,曾参加过国家建筑工程室内辐射污染的研究工作。
  2、申报单位熟悉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国内外建筑工程室内辐射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具备从事数据库开发和维护的能力。

  课题十二、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改善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厨房卫生间功能设计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厨房卫生间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厨房卫生间污染传播模型和环境质量预测方法;研究健康性、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厨房卫生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厨卫平面功能设计,研究厨卫的立面尺度和最佳厨卫空间的分布形式,研究厨房操作流程与厨房设备顺序的最佳组合。
  2、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改善产品开发
  研究新型厨卫排风系统技术,开发排风系统物理模型;研究采用流场控制技术、气体隔膜技术进行排风设备与管道系统流体力学空气动态特征以及排风机与管道系统的匹配运行特性实验,研究排风系统随机运行工况及各层排风量均衡技术,研究最佳流通断面设计;开发提高燃烧效率的高效炊事技术设备;研究卫生间排污系统技术,开发新型卫生间排污系统及带负压排污座便器。
  3、整体厨房与整体卫浴间环境改善集成技术研究
  研究整体厨房、整体卫浴间环境改善评价方法,研究整体厨房的空间集成、功能集成、部品集成和厨电一体化技术,开发整体厨房成套技术及设备,研究空间布局与设计方法;研究住宅整体厨房标准;研究卫生间建筑与设备、设备与管线及接口之间的关系,开发可移动式管道墙和可变式接口墙设计建造技术,研究住宅整体卫浴间标准(分普及型和舒适性两种厨卫环境要求档次),研究厨房卫浴间标准设计图集。
  4、改善厨房卫生间环境的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厨卫标准化体系;研究厨卫设备产品标准,研究厨房卫生间环境质量、住宅厨房设备模数、住宅厨房卫浴间排气道等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厨卫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研究厨房卫生间设计、施工安装和验收技术标准,住宅厨房卫生间管线综合设计与接口标准、双向集热卫生间应用技术规程等。
  二、考核指标
  1、厨房卫生间环境污染机理及传播模型、厨房卫生间环境污染评价技术、新型厨房卫生间排风系统技术与产品(排污效率达到90%以上)、新型燃气灶技术与产品(燃烧效率提高20%)等新技术和新产品15项以上,为达到综合降低厨房卫生间环境污染25%的目的提供技术支撑;
  2、取得流场控制、气流隔膜、负压排风等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以上;
  3、完成厨房卫生间环境质量标准、卫生间洁身器标准等厨卫产品、工程技术等标准7项和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4、应用示范工程10项;
  5、发表论文20篇,培养骨干研究人员15名。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55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具有从事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改善技术研究的基础,曾参加过国家相关课题研究和标准制订工作。
  2、申报单位熟悉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国内外厨房卫生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具备产品开发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课题十三、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综合科技示范工程

  一、研究内容
  1、人居环境示范工程规划研究
  研究不同气候及地域的人居环境示范工程的规划原则;研究各示范工程的功能与性能目标定位;研究示范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模式;研究示范工程测试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人居环境改善工程适用技术体系推广与保障措施。
  2、住宅建筑环境改善与保障科技示范工程
  研究单体住宅环境改善保障技术体系;研究住宅小区环境保障适用技术体系;研究既有住宅改造综合环境保障技术体系;建设5项单体住宅、住宅小区等科技示范工程;研究住宅综合环境性能改善技术实施与保障措施;研究生态人居环境保障综合技术评价体系;研究住宅综合环境性能标识技术。
  3、办公建筑综合环境改善与保障科技示范工程
  研究办公建筑综合环境性能控制目标;研究高品质低排放办公建筑技术体系;研究既有办公建筑环境改造适用技术体系;建设多种性能目标定位的办公建筑科技示范工程3项;研究办公建筑环境改善适用技术体系应用保障措施;研究办公建筑环境保障适用集成技术评价体系;研究办公建筑综合环境控制管理模式。
  4、场馆类建筑综合环境改善与保障科技示范工程
  研究厂房类建筑环境保障适用技术体系;研究应用影剧院场馆综合环境改善适用技术体系;研究应用场馆室内环境综合改善技术体系;研究应用临时性场馆适用生态环境技术体系;建设2项场馆类建筑科技示范工程;研究适用技术体系应用保障措施;研究场馆综合环境控制与运营管理模式;研究应用环境改善适用技术综合测试与评价技术。
  5、大型园区综合环境改善与保障科技示范工程
  研究大型住宅社区生态人居环境保障技术体系;研究公共建筑园区环境控制与保障综合技术体系;研究世博园区综合环境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应用城镇区域环境开发适用技术体系;建设2项大型园区环境改善与保障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园区综合环境性能改善测试与评价技术。
  二、考核指标
  1、建设科技示范工程12项,满足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控制项指标要求,居住区微气候显著改善,室内环境达标率达到100%,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
  2、住宅科技示范工程5项,其中住宅小区建筑面积不小于15万平方米;
  3、办公建筑示范工程3项,单体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
  4、场馆类建筑示范工程2项,单项建筑面积不小于1万平方米;
  5、园区示范工程2项,每项占地面积不小于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小于10万平方米;
  6、提交各示范工程技术集成体系、环境评价与技术经济性分析报告;
  7、发表论文15篇。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162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3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具有从事科技示范工程研究的基础,曾参加过国家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工程实践。
  2、申报单位对国内外科技示范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具备从事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及推广的能力。

  附件3:
  申请文件编制

  一、申请函
  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联合办公室:
  根据贵单位的申请公告,我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及地址) 授权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职务、职称)作为全权代表,提报下述内容:
  1.我方愿意按照《申请指南》中规定的条款和技术经济指标,提供下列文件正本1份,副本14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