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关于发布“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三个重大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1、申报单位了解国内外地源热泵系统研究与应用动态,具备水源热泵机组及换热设备开发及性能研究实验室,具有标准编制经验,并具有水源地源热泵技术研究开发及工程实践经验,由企业牵头或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申报。
  2、申报单位应具有相关的技术力量、成果和一批学术技术人员,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可行,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七 空气源热泵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空气源热泵是适用性广,对环境影响小,是一种适宜于我国大多数区域应用的热泵技术,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建筑采暖空调冷热源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项目实施中需解决以下关键技术内容:
  1、减少结霜的空气换热器技术
  通过换热器结构和材料的改变以及采用新型的表面材料、减少结霜量和结霜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2、智能高效的化霜工艺与化霜控制技术
  包括结霜状态的探测技术、新型高效化霜工艺流程、高效化霜过程的实施方式等。
  3、研究冷端热端温差大范围变化提高能效比的方法
  采取中间补气方式、单机双级压缩方式以及可变压缩比的新型压缩机等,使热泵机组在室外温度-10℃到10℃间的制热工况和室外温度在30℃到40℃间的制冷工况下都具有较高的能效比。
  二、考核指标
  1、研制出的空气源热泵容量为5~300KW。制热时,5Kw空气源热泵在室外温度-15℃,出风温度35℃的条件下,COP不低于2.75;300Kw空气源热泵在室外温度-15℃,出水温度40℃的条件下,COP不低于2.48。制冷时,优于国家对应产品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限定的3级;
  2、实现热泵技术产品的产业化;
  3、申报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以上;
  4、完成6项示范工程。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75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3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国内生产相关产品并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牵头或从事此领域研究的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申报企业具有生产各类空气源热泵的经验,有成熟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经验。科研单位为长期从事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了解国内外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与应用动态,同时应具有相关的技术力量、成果和一批学术技术人员。
  2、申报单位的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可行,攻关目标明确,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自筹资金能够落实;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3、项目所需资金投入大,采用企业投入和政府拨款相结合的方法运作,课题承担单位需自筹3倍于国拨课题经费的自有资金,用于此项目的研发。承担单位需对资金、物资、研究人员安排做出承诺。

  课题八 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研究内容
  1、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技术研究
  通过统一考虑冷热源,能量输配系统,冷却水和冷却塔系统的能耗,以及部分负荷下系统效率的变化与系统的可调节性,对各类空调系统形式及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提出各种不同功能建筑应采用的空调系统形式和相应的设计参数。
  2、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形式、设计参数、调节控制方式研究
  通过采用这一新的系统理念与系统形式,在改善室内热湿环境的前提下,把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降低到目前一般的中央空调系统的50%以下。
  3、空调水系统的节能技术研究
  研究空调冷冻水循环系统的新形式、调节方式以及提高水泵效率的关键技术,使冷冻水循环系统的水泵电耗降低到目前系统的60%以下。
  4、溶液调湿式空气处理方式和相应的新风处理机组开发
  研制采用热水驱动和电动热泵驱动的溶液调湿型新风处理机组,实现排风热回收,送风除湿,加湿功能。热驱动机组的能效比不低于1.0,电驱动机组的能效比不低于5.5。
  5、采用高温冷源(16~18℃)的干式显热末端装置开发
  研究各类辐射型末端,开发干式风机盘管等。
  6、出水温度为16~18℃的冷水机组开发
  容量为1~4MW的系列产品,在冷却水温度为30℃时,COP高于7;容量100kW~1MW的系列产品,在冷却水温度为30℃时,COP高于6.5。
  二、考核指标
  1、提出新的节能的公共建筑空调系统形式,设计方法与设计标准;
  2、开发出新的空调冷冻水循环系统,是水泵电耗降低到目前的60%以下。成果在不少于3座新建或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应用,并经过一年的运行和测试;
  3、开发出系列的基于溶液调湿性新风处理机组,热驱动的COP不低于1.0,电驱动的COP不低于5;
  4、开发出系列的满足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末端装置,并实现产业化;
  5、开发研制出出水温度为16~18℃的高温冷水机组,当冷却水温度为30℃时,1~4MW的机组COP不低于7,100kW~1000kW的机组COP不低于6;
  6、在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20个各类功能的大型公共建筑上实施,在满足全年温湿度和新鲜空气需求的基础上,采暖空调能耗低于目前同一地区同类建筑的60%以下;
  7、完成相关产品的产品化,并申报1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以上。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12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应具备长期从事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空调设备与系统能耗研究、设计、产品开发的工作经验和技术力量,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条件,具备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经验;应具备对大型公建进行节能示范应用的前期基础和技术成果。
  2、课题申报单位的技术方案应先进、合理、可行,目标明确,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九 大型公共建筑能量管理与节能诊断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大型公共建筑典型空调系统节能控制对策研究
  包括从冷热源与水系统的决策层控制到新风机,空调机和风机盘管与变风量箱的末端控制。提出系统的节能控制算法与逻辑,并在不少于6个不同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实现。使系统实现全面的节能式自动调节控制,比目前的手动调节控制方式节能30%以上。
  2、公共建筑机电设备系统节能控制调节的设计、分析、实施与检验标准方法研究
  开发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节能控制设计分析辅助软件,能够根据对机电系统功能与构成的描述出发,自动生成自控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的设置要求和必须的控制调节算法。
  3、大型公共建筑能量管理系统研究
  能够对各类用能系统进行监测,分析,统计与管理,并能进行实时的能耗分析与诊断。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或区域的多座公共建筑远程在线能量管理与用能分析诊断。在至少一个区域,包括不少于10座大型公共建筑的规模上示范这一成果。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与远程在线实时分析管理的标准。
  4、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方法研究
  通过对各地区各类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的实践,提出节能诊断规范化方法步骤,各个分析判断指标与参数。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筑,这些指标与参数的具体数值。利用这套标准方法,在全国30个以上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中进行节能诊断检验,使得在一般的情况下,通过改进运行管理模式,更换关键设备,节能20%以上。出版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方法,步骤,指标体系和工程案例书籍。
  二、考核指标
  1、提出系统的节能控制算法与控制逻辑,并在6座以上不同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具体实施,经过一年以上的运行示范,比实施前节能30%以上;
  2、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控制调节系统设计方法与标准,并开发出相应的辅助设计软件及标准的控制调节算法;
  3、建成包括10座以上大型公共建筑的远程在线能耗统计与分析管理系统,并进行一年以上的连续运行。系统包括能耗统计数据库,可中统计分析软件与用户界面,能耗分析诊断软件;
  4、完成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诊断标准方法,包括各类分析判断用指标与参数。利用这套方法对全国各地不少于30个不同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诊断,实现30%以上的节能效果。节能诊断方法介绍和系列的实际案例介绍;
  5、申报不少于6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以上。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75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应对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有长期调研和丰富数据积累,应具有研究针对大型公建特点的新型节能控制软件和自动化节能的前期基础或进行工程示范的经验,技术团队合理,应具备组织一批大型公建进行节能示范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2、课题申报单位的技术方案应先进、合理、可行,目标明确,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十 低品位能源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CO2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开发
  主要开发适宜家庭应用的生活热水高效制备装置,同时也可以考虑与家用空调机组适当的结合。开发出80升到200升系列产品,从室内或室外空气中取热,制备55到60℃热水,制热COP不低于4。
  2、居住建筑低浊性废水余热回收的生活热水制备设备开发
  包括居住建筑分质排水及低浊性废水热回收设备,居住建筑低浊性废水水-水热泵热水机,主要面对家用和各类集体宿舍的集中浴室使用,余热回收装置的制热COP不低于6。
  3、间接蒸发冷却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开发适宜在我国西北干燥地区使用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解决西部干燥地区空调问题。利用露点温度低于13度的干空气直接产生湿球温度不超过17度冷风的冷风机组,产生温度不超过17度冷水的冷水机组,COP(即制冷量与风机电耗之比)应高于10。
  4、直接蒸发、间接蒸发空调冷却技术的系统形式研究
  研究适宜采用蒸发冷却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特殊形式,使室外干燥空气得以充分利用,并且解决相应的温度湿度调控手段。研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参数,并完成一批示范工程。
  二、考核指标
  1、开发出家用空气源生活热水热泵机组,制热COP不低于4。开发出从80升到200升的系列产品,并实现产品化与批量化生产;
  2、开发出家用和集体浴室用从排水中回收和提取热量的生活热水热泵机组,制热COP不低于6。开发出系列产品,并实现产品化和批量化生产;
  3、开发出间接蒸发新风机组,可以把新风冷却到新风的露点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平均温度以下。装置的COP(制冷量与水泵,风机能耗之比)不低于10。开发出系列产品,并实现产品化和批量化;
  4、开发出间接蒸发冷却的冷水机组,产生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与湿球温度平均值的冷水。装置的COP(制冷量与风机电耗之比)不低于6。开发出系列产品,并实现产品化和批量化;
  5、利用开发出的间接蒸发冷却新风机和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作为冷源,具体应用在3个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实现全面空调。完成一个夏季的运行与测试,空调用电量应比传统的机械制冷方式降低30%以上;
  6、编制相关标准图集、设计标准;
  7、申报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以上。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65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具备生活热水型热泵技术研究或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研究或产品开发方面有较好的前期工作经验。
  2、申报单位的技术方案应先进、合理、可行,目标明确,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十一 太阳能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建筑结合应用技术研究
  研制开发适宜于不同气候地区、房屋类型,可与建筑结合、安全可靠,热性能符合太阳能供热采暖、空调需求的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解决结构优化、材料、工艺、制造等关键技术。与建筑结合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太阳能集热器在阳台、墙面上安装的关键技术,提出保证其安全可靠性的建筑技术措施和节点构造做法。
  2、规模化利用大中型太阳能供热优化设计技术及软件开发
  针对规模化利用大中型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技术研究;提出适宜于不同气候地区和房屋类型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模式,给出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优化设计参数--包括太阳能保证率、集热系统流量、供水温度、贮热水箱容积配比等。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短期和季节蓄能的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技术包括对太阳能土壤季节蓄能系统和地下水池蓄热换热系统的数值分析,短期和季节蓄能系统的优化设计,太阳能蓄能系统的工程应用和太阳能供热采暖应用示范工程。规模化利用大中型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优化设计软件开发;软件应能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系统优化设计参数,并具有进行大中型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和效益分析的功能;使用灵活、界面友好,适合我国资源条件;功能可扩充。
  3、太阳能供热水、采暖、空调全年综合应用三联供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太阳能空调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关键技术包括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和蓄能方式优化;系统控制优化;太阳能空调系统优化设计软件的研制开发,软件功能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蓄热、蓄冷水箱配置和效益分析等。太阳能供热水、采暖、空调全年综合应用三联供示范工程;关键技术是太阳能供热水、采暖、空调全年综合应用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系统运行调试和系统性能监测,系统效益分析。
  4、太阳能与其它能源在建筑中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研究
  其他能源与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利用建筑优化设计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关键技术包括不同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与常规辅助能源的优化配置,与建筑结合光电并网系统(BIPV)的优化设计,综合利用太阳能建筑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太阳能建筑综合利用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提出太阳能建筑综合利用的单项评价指标、标准,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太阳能建筑综合利用的评估体系。
  5、被动太阳能设计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与被动太阳能建筑设计对应的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体系研究;提出被动太阳能建筑设计对应于不同气候和太阳能资源的门窗热性能指标和窗墙比,与建筑类型、功能相关的被动太阳能集热部件优化模式,研制开发启闭可移动保温、遮阳装置的手动、自动操作系统和传动部件,要求操作简便、动作灵活、不易损坏。被动式太阳能采暖降温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关键技术包括被动太阳能集热部件的设计参数优化,利用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设计优化模式,利用地下土壤冷源降温冷却通风系统的设计技术,被动式太阳能采暖降温应用示范工程。
  二、考核指标
  1、完成2-3项新产品研制,其中太阳能集热器在工作温度45℃,环境温度0℃、太阳辐照度600W/㎡条件下的瞬时效率应大于40 %,取得专利6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2项以上;
  2、研制开发出一套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优化设计软件、太阳能系统节能运行效益评价软件;软件应能给出对应于不同地区、建筑类型、系统功能、蓄热方式等条件的优化设计参数;能进行系统优化设计和效益分析;
  3、编制1项国家标准;2~3项标准图集;2~3项产品标准;
  4、建设2~3个太阳能供热采暖示范工程,其中至少包括1个被动太阳能建筑设计示范工程,1个季节蓄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示范工程,全年供热采暖太阳能保证率大于30%;
  5、建设1个太阳能供热水、采暖、空调全年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全年供热、采暖、空调太阳能保证率大于30%。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