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9月13日发布)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方针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
(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公共文化服务
(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十)普及文化知识
(十一)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
(十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四、新闻事业
(十三)推进新闻媒体建设
(十四)加大对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
(十五)办好新闻网站
(十六)发展新兴传播载体
五、文化产业
(十七)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十八)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十九)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
(二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二十一)健全各类文化市场
(二十二)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
六、文化创新
(二十三)繁荣发展文学艺术
(二十四)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
(二十五)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
(二十六)加快科技创新
(二十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七、民族文化保护
(二十八)编纂出版文化典籍
(二十九)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
(三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三十一)规范和保护国家、民族语言文字
(三十二)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
(三十三)抢救濒危文化遗产
八、对外文化交流
(三十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
(三十五)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
(三十六)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
九、人才队伍
(三十七)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
(三十八)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
(三十九)做好培训工作
(四十)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四十一)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四十二)建立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授予荣誉称号的制度
十、保障措施和重要政策
(四十三)加强组织领导
(四十四)健全宏观调控
(四十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十六)完善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
(四十七)加强文化立法
(四十八)实施步骤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纲要》,确定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
序言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民族生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创造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增加,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些有较大增长空间的产业门类,涌现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明确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全社会所重视。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开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我国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同时也要看到,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方针原则。“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下方针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