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产品出口“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水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和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中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确立比较优势出口发展战略,一是立足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为战略出发点,由出口的“外汇贡献”向“就业贡献”转变。这不仅是中国农业发挥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选择。

  2.提高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因疫病、农兽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质量安全卫生问题,极易引发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水产品、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等出口优势的发挥。扩大农产品出口,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不仅要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更需要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结合技术创新与结构升级,学习、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良品种、食品加工技术、营销模式、国际经营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声誉。

  3.建立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体系

  近年来,我国对大洋洲、南美的农产品出口逐步扩大,但出口高度依赖日本、韩国、东盟、欧盟等传统市场的格局仍未改变。由于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摩擦高发领域,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易遭受进口国技术壁垒、反倾销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也不利于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影响建立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机制。逐步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全球农产品出口市场体系,要稳定和扩大日韩、东盟等传统市场,深度开拓欧盟、美国等潜力巨大的市场,积极发展中东、独联体等新兴市场。

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

  1、全球农产品贸易稳步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在经历了从1997至1999年三年的负增长以来,从2000年开始稳步增长,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均保持着10%以上的增幅。根据WTO统计,2000-2004年全球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长9%,与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率持平。

  2、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比例逐步增加。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发达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比重从不到60%增长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占比重不到30%,这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农业竞争力强,购买力充足,有能力出口和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的初级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3、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加工制成品比重上升。谷物占食品消费的比例不断下降,水海产品、蔬菜、水果所占比例稳步增长。目前美国消费者每年消费的蔬菜和水果的数量比20年前增长了25%,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高速增长。可直接消费的最终制品的比例从1980年的不足20%上升至目前的30%以上。

  4、国际农业竞争环境依然不公平。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仍然保留了大量农业补贴,并继续使用出口补贴和出口信贷等出口支持政策。巨额补贴极大地扭曲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方面提高了发达国家自身的农业竞争力,抵消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业带来冲击,对没有能力补贴农业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损害,不利于中国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此外,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传统的关税配额以及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季节性关税,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也普遍存在,成为我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5、WTO新一轮农业谈判进展缓慢。由于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谈判难度很大,建立国际农业贸易新规则和新秩序步履维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准入条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不仅农产品关税高峰、关税升级问题严重,而且针对中国农产品的“反倾销”、“特保条款”也有可能不断升级。

  (二)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我国耕地面积19.5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10.4%,人均占有耕地1.5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1/4。在我国目前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发展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缺乏优势。小麦、棉花、大豆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与此相反,由于中国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十一五”期间,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仍将保持较大的竞争优势。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