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仍然存在着质量安全水平有待提高、受国外技术壁垒影响较大、促进农产品出口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如果不加快解决,将严重制约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已步入入世“后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压力全面增加,中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局面,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出现逆转;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正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因此,“十一五”期间,应着重解决影响农产品出口的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贸易环境,健全出口促进机制,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产品出口增长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调整,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状况,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培育农产品出口企业,推动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为带动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是现阶段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根本任务。农产品出口发展要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其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2、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落后于我国的整体外贸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还不高,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对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扩大和发展农产品出口,必须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特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避开土地、水资源短缺的劣势,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订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并组织实施。
3、坚持技术创新,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今后国际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产品竞争的方向。“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培育出口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协调国家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5、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发展原则。“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出口优势明显、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扩大出口;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茶叶、水海产品、禽肉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重点扶持贸工农一体化,拥有自有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加工能力强、出口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同时,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
(三) 发展战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总体战略思路是,确立以低成本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战略,提高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立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全球农产品出口体系。完善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提升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1.确立以低成本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