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农垦超级稻示范推广技术意见
为进一步抓好农垦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经农垦系统超级稻示范推广专家组研究论证,特提出超级稻示范推广技术意见如下:
一、技术路线和主攻方向
在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中,以高产栽培理论为指导,坚持良种良法相结合,进一步明确超级稻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在良种选用上,突出高产优质抗性的同时,还要选用广适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品种。在良法上,要根据不同类型特点的品种,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从而充分表达出品种的基因优势。
在超级稻高产栽培中,要进一步掌握品种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形成的规律,分析环境对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解决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发展的最适指标和影响群体发展的主要矛盾,明确调节措施的主攻方向。要根据超级稻不同品种产量结构特点,确定产量构成因素适宜范围的参数值,分析产量结构主要因素的形成过程及相互作用,确定相应的栽培途径和调控技术。同时要精准量化各主要技术单元的指标内容,并了解各项栽培技术的依据和作用原理,以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应用原则。
进一步以“叶龄模式理论”和“群体质量理论”指导超级稻示范推广栽培实践。
水稻是节律性生长的作物,叶片的生长与其他诸器官的生长发育都有规则性相互关系,因此要根据不同品种掌握其分蘖发生、根系生长、茎节发育、产量构成因素的叶龄模式,做到模式化的描述水稻生育进程,指标化的确定群体发展动态,规范化的制订栽培技术。
超级稻示范推广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同时不断改进稻米品质和提高稻作效益为目标,要正确处理水稻高产栽培中群体和个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穗数和粒数之间的矛盾。群体质量理论是从高产群体各项指标数量状况和高产的关系分析着手,明确高产栽培中各项数量指标的最适范围,由之形成高产群体质量的概念。在超级稻高产栽培中要采取“一高三增”的栽培策略,即在确保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茎蘖成穗率,在增加生物产量的基础上着力增加抽穗后物质生产积累能力。在形成适宜叶面积的基础上,增加有效、高效叶面积率,在群体适宜的基础上,努力增加总龄花量。在形成群体数量各项指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群体质量,实现形成适宜穗数、主攻大穗、提高粒重、实现高产。
二、关键农艺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