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国内生产的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和被调查产品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完全相同;两者生产工艺也相同,都采用发酵合成法。
3、中国国内生产的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和被调查产品用途完全相同,两者均为食品增鲜剂,具有增强食物滋味的作用。
4、中国国内生产的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和被调查产品质量相当。
5、中国国内生产的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和被调查产品在销售渠道上完全相同,均是采用对工业用户直接销售和通过分销商销售两种方式。
综上所述,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与被调查产品的的对应品种在物理和化学特性、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用途、销售渠道等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替代性和相互竞争性,属于同类产品。
(二)中国国内产业的认定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9月投产生产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在此之前,中国国内没有企业生产上述产品。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该企业生产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因此,该企业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产量占全国的100%,可以代表中国核苷酸类食品添加剂产业。本案裁决依据的国内产业数据,均来自该企业。
四、 倾销和倾销幅度
调查机关审查了应诉公司的答卷,对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作如下认定:
(一)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及价格调整项目的认定
1、正常价值
初裁认定,调查期内该公司向国内客户销售三种型号的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决定采用公司报告的分类方式作为型号划分的基础。该公司在国内销售各型号产品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该型号数量的比例均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初裁后,经过进一步分析和审查,调查机关终裁时决定维持初裁关于该两项的认定。
初裁中调查机关认定,该公司国内销售中的关联公司交易价格可以反映市场价格情况,调查机关予以接受。经进一步调查,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中对该公司国内销售的认定。
关于成本及费用数据,公司在答卷中报告了所有成本数据,并提供了分摊方法。经调查,调查机关认定该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财务及其它费用数据准确,分摊合理,决定接受该公司提供的数据计算成本。
初裁中,调查机关根据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国内销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调查机关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各型号产品的国内销售中有部分交易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但低于成本销售数量比例没有超过20%。调查机关采用全部国内销售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最终裁定中维持初裁中对该项的认定。
2、出口价格
初裁后,调查机关进一步审查了该公司对中国的出口交易。在调查期内,该公司采取自行向中国出口或通过非关联贸易公司向中国出口两种渠道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经调查,调查机关决定在最终裁定中维持初裁的认定,采用该公司自行出口的销售价格以及与非关联贸易公司之间的销售价格确定出口价格。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主张的价格调整部分重新进行了审查。
(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数量差异调整。初裁中,调查机关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公司存在严格执行的、对所有销售客户统一适用的、依销售数量进行折扣销售的一贯政策。因此,调查机关决定不接受公司关于国内销售中小批量销售进行数量差异调整的主张。经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维持初裁中对该项的认定。
关于该公司报告的国内交易的其它调整主张,如回扣、内陆运费、包装费用、信用费用,在初裁中,调查机关予以接受。通过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决定中维持初裁中对以上调整项目的认定,接受上述调整主张。
(2)关于出口销售
关于公司报告的出口交易的调整主张,如内陆运输、国际运输费用、国际运输保险费、包装费用、信用费用等,初裁中调查机关认为其所提供的数据和材料均可接受。初裁后,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进一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提供的资料和证据可信,并对调整主张具有证明作用,因此决定在最终裁定中维持初裁时的认定,接受其调整主张。
(二)价格比较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
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对于日本、韩国未应诉以及应诉而未递交答卷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
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做出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