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力加强林业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为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不断强化资金管理,通过实行项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强化年度投资计划管理、严肃预算管理,做好资金稽查和审计工作,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召开全国林业站工作会议,认真落实拟下发的国务院有关意见精神,深化林业站改革,逐步解决存在多年的机构、经费等问题,全面加强林业站工作。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森林公安及林业检法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森林公安和林业检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快建立统一完善、运行高效的综合监测体系。拓宽林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争取更多的援助资金并加强管理,加强对国际森林问题、林业碳汇、森林认证等热点问题的跟踪和研究。把宣传作为推进林业工作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林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围绕林业中心工作组织好各项专题宣传活动,召开全国林业宣传工作会议,认真组织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继续办好中国绿色时报等媒体。进一步完善网络体系和服务平台,加强林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
八、强化林业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是大力强化森林防火应急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六个环节。第一,狠抓行政领导负责制落实,全面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地块责任和包片责任。第二,狠抓隐患排查,经常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大检查、大排查活动,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第三,狠抓火源管理,强化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根据火险等级超前预警,特别是高火险时要落实超常规的应急防范措施,做到路口有人把,山头有人看,坟头有人守,坚决杜绝上坟烧纸等引发火灾。第四,狠抓宣传教育,重点组织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全民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紧急避险能力和火灾扑救能力。第五,狠抓岗位责任,一旦发生火灾,各级防火责任人要按要求到岗到位,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处置,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第六,狠抓责任追究,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二是大力强化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抓好重点地区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坚决保护住多年的造林成果,确保森林生态安全。全力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按照监测全面、预测准确、预报及时的要求,在完善常规调查技术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监测和调查的科学方式方法,形成有害生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科学研究,力求在防治技术上取得突破,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疫检验、天敌繁育、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等技术难题。严格要求,落实责任制,按照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检疫率等“四率”指标,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突发灾害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落实《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
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准确、科学地对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做出预警,做好单项应急预案。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应急防控人员队伍建设、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力度,保障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意识和防治观念。三是大力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认真贯彻执行《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制定并颁发《国家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管理办法》。加强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按照“突出重点、着眼长远、注重实效、填补空白、强化保护、服务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建设,并新增一批监测站点,提高对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域,尤其是候鸟重要聚集地和迁徙通道的监测覆盖度,有组织地开展监测防控工作。加强科学研究,探索野生动物迁徙活动规律,开展疫源疫病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方面的技术研究。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技术精湛、人员稳定、专兼结合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队伍。调查掌握野生动物主要传染性疫病的基本情况和流行动态,及时提供预测、预报信息,提高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控能力。四是大力强化沙尘暴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以建立沙尘暴灾害快速反应体系为重点,抓好沙尘暴灾害应急工作。组织编制沙尘暴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通过卫星监测、定位监测和应急报告,及时掌握重大灾害信息,并快速作出反应,争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