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节约用水
发展农业节水,推进雨水集蓄,建设节水灌溉饲草基地,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重点推进火电、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抓好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扩大再生水利用。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矿井水利用。
第三节 节约土地
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建立健全用地定额标准,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开展农村土地整理,调整居民点布局,控制农村居民点占地,推进废弃土地复垦。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发展节能省地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到2010年实现所有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
第四节 节约材料
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推广节约材料的技术工艺,鼓励采用小型、轻型和再生材料。提高建筑物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倡简约实用的建筑装修。推进木材、金属材料、水泥等的节约代用。禁止过度包装。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
第五节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抓好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废渣及尾矿等工业废物利用。推进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等循环利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废纸、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和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
推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改造,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发展黄河三角洲、三峡库区等高效生态经济。
┏━━━━━━━━━━━━━━━━━━━━━━━━━━━━━━━━━━━━━━━━┓
┃ 专栏11 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
┃ ┃
┃ 重点行业→建设济钢、宝钢、鞍本钢、攀钢、中铝、金川公司、江西铜业、鲁北化工等┃
┃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
┃ ┃
┃ 产业园区→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及园区集中供热和废物处理中心,建设河北曹妃 ┃
┃甸、青海柴达木等若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
┃ ┃
┃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湖南汨罗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 ┃
┃ ┃
┃ 再生金属利用→建设若干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示范企业。 ┃
┃ ┃
┃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建设若干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示范基地。 ┃
┃ ┃
┃ 再制造→建设若干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电机和轮胎翻新等再制造示范企业。 ┃
┗━━━━━━━━━━━━━━━━━━━━━━━━━━━━━━━━━━━━━━━━┛
第六节 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
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实行单位能耗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重点行业能耗和水耗准入标准、主要用能产品和建筑物能效标准、重点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取水定额标准。严格执行设计、施工、生产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实行强制淘汰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制度。推行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政府节能采购、合同能源管理。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石油替代产品开发的财税、价格、投资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
┃ 专栏12 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
┃ ┃
┃ 天然林资源保护→对工程区内94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在长江┃
┃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造林579万公顷。 ┃
┃ ┃
┃ 退耕还林还草→在长江、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以及北方风沙地区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 ┃
┃草。 ┃
┃ ┃
┃ 退牧还草→在内蒙古东部、内蒙古甘肃宁夏西部、青藏高原东部、新疆北部四大片区治┃
┃理严重退化草地。 ┃
┃ ┃
┃ 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34万公顷,在宜林荒山荒沙地区造林29万公顷,人工造林12┃
┃7万公顷,飞播造林145万公顷,封沙育林育草95万公顷,草地治理291万公顷。 ┃
┃ ┃
┃ 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长江、珠江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平┃
┃原绿化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推进三峡库区绿化带建设。 ┃
┃ ┃
┃ 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222个湿地保护区,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49个,通过对水资源 ┃
┃的合理调配和管理等措施恢复重要湿地。 ┃
┃ ┃
┃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退牧还草644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0.65万公 ┃
┃顷,封山育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湿地保护、黑土滩治理80万公顷,鼠害治理209万公顷, ┃
┃水土流失治理5万公顷。 ┃
┃ ┃
┃ 水土保持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00万公顷。实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
┃ ┃
┃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和完善一批自然保护区,继续实施对极度濒危┃
┃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拯救工程。 ┃
┃ ┃
┃ 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通过植被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育草、种草养畜、合理开发┃
┃利用水资源、土地整治和水土保持、改变耕作制度、建设农村沼气、易地扶贫等措施,加大┃
┃石漠化地区治理力度。 ┃
┃ ┃
┗━━━━━━━━━━━━━━━━━━━━━━━━━━━━━━━━━━━━━━━━┛
在天然林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促进自然生态恢复。健全法制、落实主体、分清责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
第一节 加强水污染防治
加大“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对主要河流和湖泊排污的管制,坚决取缔饮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严禁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污水。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第二节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加大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新建燃煤电厂必须根据排放标准安装脱硫装置,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治理。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加大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
第三节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加强核设施和放射源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加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
┏━━━━━━━━━━━━━━━━━━━━━━━━━━━━━━━━━━━━━━━━┓
┃ 专栏13 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
┃ ┃
┃ 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松花江、南┃
┃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的水污染治理工程。 ┃
┃ ┃
┃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增加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能力,使90%的现有电厂达标排放。 ┃
┃ ┃
┃ 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置→建设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基本实现医疗废物┃
┃及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 ┃
┃ ┃
┃ 核与辐射安全工程→加快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建设,解决高放射性废物永久处置问 ┃
┃题。 ┃
┃ ┃
┃ 铬渣污染治理→对堆存铬渣及受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所有堆存铬渣无害化处 ┃
┃置。 ┃
┗━━━━━━━━━━━━━━━━━━━━━━━━━━━━━━━━━━━━━━━━┛
第四节 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
各地区要切实承担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要将环保投入作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并逐年增加。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督环保。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发展事务,认真履行环境国际公约。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一节 加强水资源管理
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治水思路,从单纯的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雨洪资源科学利用转变,从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向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做好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调配,控制地下水开采。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其他水资源调配工程。
第二节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修编的管理。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用途管制和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完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加强土地产权登记和土地资产管理。
第三节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统一规划管理,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条件,强化资格认证和许可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划开发。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依法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建立矿业权交易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占用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完善重要资源储备制度,加强国家重要矿产品储备,调整储备结构和布局。实行国家储备与用户储备相结合,对资源消耗大户实行强制性储备。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一节 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
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治理重点海域环境,遏制渤海、长江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生态恶化趋势。恢复近海海洋生态功能,保护红树林、海滨湿地和珊瑚礁等海洋、海岸带生态系统,加强海岛保护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完善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秩序,严格限制开采海砂。有重点地勘探开发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底资源。
第二节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加强空中水资源、太阳能、风能等的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气象事业,加强气象卫星应用、天气雷达等综合监测,建立先进的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增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增强气象为农业等行业服务的能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成分和气候变化监测、预测、评估工作。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第一节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取得重要突破。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健康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与跨越。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
┃ 专栏14 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 ┃
┃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开发高端电子通用器件和高可信网络化基础┃
┃软件,信息安全所需芯片和器件等关键技术。 ┃
┃ ┃
┃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开发60纳米至45纳米高速、低功耗芯片和新型┃
┃硅基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技术,核心集成电路装备技术。 ┃
┃ ┃
┃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开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终端与应用技术。 ┃
┃ ┃
┃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开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成套技术,研究数字化与┃
┃智能化控制单元。 ┃
┃ ┃
┃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开发特殊地质条件下油气资源工业化开采成套技术。 ┃
┃ ┃
┃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发百万千瓦级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设计技术和┃
┃20万千瓦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业化技术。 ┃
┃ ┃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研究典型流域水污染控制、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和水环境生态修复┃
┃等关键技术。 ┃
┃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开发功能基因克隆与验证、规模化转基因操作等核心技术,建┃
┃立和完善优异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和规模化制种三大技术平台。 ┃
┃ ┃
┃ 重大新药创制→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
┃平的研发平台。 ┃
┃ ┃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构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有效┃
┃防控技术体系,研制高效特异性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及检测技术。 ┃
┃ ┃
┃ 大型飞机→开发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成套技术。 ┃
┃ ┃
┃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开发基于卫星、飞机和平流层飞艇的高分辨率先进观测技术,┃
┃建立对地观测数据中心及重点应用系统。 ┃
┃ ┃
┃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重大技术,建立具┃
┃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开发月球探测关键技 ┃
┃术,建立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
┃ ┃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大型天文望远镜、海洋科学综合考┃
┃察船、航空遥感系统、结冰风洞、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
┃设施、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子午工程、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探测网、农业生物┃
┃安全研究设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