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第一节 优化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第二节 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第三节 限制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
┃  专栏8 部分限制开发区域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
┃                                        ┃
┃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禁止非保护性采伐,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 ┃
┃物。                                      ┃
┃                                        ┃
┃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禁止林木采伐,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
┃                                        ┃
┃  川滇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在已明确的保护区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珍稀动┃
┃物基因库。                                   ┃
┃                                        ┃
┃  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适度开发水能,减少林木采伐,保护野生物种。      ┃
┃                                        ┃
┃  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
┃                                        ┃
┃  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禁止非保护性采伐,合理更新林地。       ┃
┃                                        ┃
┃  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封育草地,减少载畜量,扩大湿地,涵养水源,┃
┃防治草原退化,实行生态移民。                          ┃
┃                                        ┃
┃  新疆塔里木河荒漠生态功能区→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药材┃
┃开发管理。                                   ┃
┃                                        ┃
┃  新疆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控制放牧和旅游区域范围,防范盗猎,减少人类活动┃
┃干扰。                                     ┃
┃                                        ┃
┃  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保护荒漠生态系统,防范盗猎,保护野生动物。  ┃
┃                                        ┃
┃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扩大保护范围,降低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强度,改善湿┃
┃地环境。                                    ┃
┃                                        ┃
┃  苏北沿海湿地生态功能区→停止围垦,扩大湿地保护范围,保护鸟类南北迁徙通道。 ┃
┃                                        ┃
┃  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停止开垦,减少过度开发,保持湿地面积,保护珍稀┃
┃动物。                                     ┃
┃                                        ┃
┃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加强天然林、湿地和高原野生动植物保护,实行退┃
┃耕还林还草、牧民定居和生态移民。                        ┃
┃                                        ┃
┃  川滇干热河谷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林、还灌、还草,综合整治,防止水土流失,降低人┃
┃口密度。                                    ┃
┃                                        ┃
┃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防治区→禁止过度开垦、不适当樵采和超载放牧,退牧还 ┃
┃草,防治草场退化沙化。                             ┃
┃                                        ┃
┃  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化防治区→根据沙化程度采取针对性强的治理措施。       ┃
┃                                        ┃
┃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采取植物和工程措施,加强综合治理。       ┃
┃                                        ┃
┃  毛乌素沙漠化防治区→恢复天然植被,防止沙丘活化和沙漠面积扩大。       ┃
┃                                        ┃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控制开发强度,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 ┃
┃失,建设淤地坝。                                ┃
┃                                        ┃
┃  大别山土壤侵蚀防治区→实行生态移民,降低人口密度,恢复植被。        ┃
┃                                        ┃
┃  桂黔滇等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封山育林育草,种草养畜,实行生态移民,改变耕作方┃
┃式,发展生态产业和优势非农产业。                        ┃
┗━━━━━━━━━━━━━━━━━━━━━━━━━━━━━━━━━━━━━━━━┛

第四节 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
┃  专栏9 禁止开发区域                              ┃
┃                                        ┃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243个,面积8944万公顷。                 ┃
┃                                        ┃
┃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共31处。                         ┃
┃                                        ┃
┃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187个,面积927万公顷。                ┃
┃                                        ┃
┃  国家森林公园→共565个,面积1100万公顷。                   ┃
┃                                        ┃
┃  国家地质公园→共138个,面积48万公顷。                    ┃
┗━━━━━━━━━━━━━━━━━━━━━━━━━━━━━━━━━━━━━━━━┛

第五节 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财政政策,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政策,要重点支持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支持重点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要引导优化开发区域转移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土地政策,要对优化开发区域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供给,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人口管理政策,要鼓励在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外来人口定居落户,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对优化开发区域,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的评价;对重点开发区域,要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对限制开发区域,要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对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评价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第一节 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对临时进城务工人员,继续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法定假日和安全保护等方面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转为城市居民,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对因城市建设承包地被征用、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城市政府要负责提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鼓励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定居,特大城市要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源头入手,形成用经济办法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机制。

第二节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城市群为主体,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区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人口分散、资源条件较差、不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重点发展现有城市、县城及有条件的建制镇,成为本地区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

第三节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规划城市规模与布局,要符合当地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地质构造等自然承载力,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

  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供水设施建设。缺水城市要适度控制城市规模,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和建设高耗水景观。地下水超采城市要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地面沉降。城市道路以及供排水、能源、环保、电信、有线电视等的建设,要破除部门和地方分割,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协同建设,减少盲目填挖和拆建。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危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保障拆迁户合法权益。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要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管,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四节 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一节 节约能源



  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节能力度。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通过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通过加强能源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实现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加大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实施力度,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设备。制定替代液体燃料标准,积极发展石油替代产品。鼓励生产使用高效节能产品。

┏━━━━━━━━━━━━━━━━━━━━━━━━━━━━━━━━━━━━━━━━┓
┃  专栏10 节能重点工程                             ┃
┃                                        ┃
┃  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采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燃烧等技术改造或替代现有中小┃
┃燃煤锅炉(窑炉)。                               ┃
┃                                        ┃
┃  区域热电联产→发展采用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将分散式供热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 ┃
┃热。                                      ┃
┃                                        ┃
┃  余热余压利用→在钢铁、建材等行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             ┃
┃                                        ┃
┃  节约和替代石油→在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节油措施,发展煤炭液化、醇醚类燃料┃
┃等石油替代产品。                                ┃
┃                                        ┃
┃  电机系统节能→在煤炭等行业进行电动机拖动风机、水泵系统优化改造。      ┃
┃                                        ┃
┃  能量系统优化→在石化、钢铁等行业实施系统能量优化,使企业综合能耗达到或接近世┃
┃界先进水平。                                  ┃
┃                                        ┃
┃  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
┃和                                       ┃
┃节能产品等。                                  ┃
┃                                        ┃
┃  绿色照明→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以及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等。 ┃
┃                                        ┃
┃  政府机构节能→政府机构建筑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改造,在政府机构推广使用节能产┃
┃品等。                                     ┃
┃                                        ┃
┃  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更新监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等。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