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印发《2006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是: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物尽其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友好和谐;自然规律得以遵循,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得到鼓励,节约文化、生态文明蔚然成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贯彻执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突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推进清洁生产,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结构,把节约和保护的任务落实到生产、流通、建设等各环节。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要强化节约和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七、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刚刚闭幕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处于关键时期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为此,国务院专门制定颁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