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事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
人事人才事业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为指导,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探索新时期党管干部的实现形式,从人才战略上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训、配置和使用,既重视建设物质文明的人才队伍,也要重视建设精神文化的人才队伍。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今后五年人事人才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风气,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营造人才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潜能和作用,把人才资源开发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2、坚持人事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才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保证人才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同步,实现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增长良性互动。
3、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新情况,扩大新领域,探索新办法,加快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进程,推动人才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及不同所有制问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强化人力资本观念,积极发挥人才供求、竞争、价格等机制的作用,引导人才资源合理流动,达到人才资源优化和高效配置。
4、把提高人才素质放在人才资源开发的首位。人才资源开发要在稳步扩大人才队伍数量的同时,把提高人才素质特别是创新能力放到优先地位。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国家重点紧缺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知识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人事人才发展主要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科教兴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实施的需要,“十五”期间人事人才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为人民服务为目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社会化进程,提高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解决好地区、产业间人才布局失衡的状况,充实和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力量,加快培养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现代管理及高新技术领域里的高层次急需人才。积极应对加入 WTO的挑战,抓紧培养一大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人才。到2005年,人才总量达到835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38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 5400万人,比 1999年增加 1486万人,占“十五”期间人才新增总量的65%,占社会劳动者比重的周,占社会总人口比重的州。大力开发高层次和高新技术人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