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及医药
23、以治疗用重组细胞因子为主的基因工程多肽药物
基因工程多肽类药物是生物技术产业中最成功的领域之一,也是新药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a-干扰素系列产品,促进人血小板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TA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细胞因子(SCF)和人白细胞介素-11、胰岛素和葡激酶等已经用于临床治疗的国家一、二类新药;全面推广蛋白质纯化及后处理环节中的先进技术及先进生产工艺。
2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和诊断药物
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制备和规模化生产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现代生物制品和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目前我国每年需批量进口单抗用于各种放免药盒、酶标试剂、金标检测试剂及病理诊断分析。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大量筛选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市场急需的高产杂交瘤细胞株,配套以中空纤维反应器为核心的从细胞保存、培养、扩增到浓缩、纯化、冷冻的全套硬件设施,规范规模化生产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单克隆抗体现代化生产线。向市场提供各种肝炎、艾滋病、性病、早早孕、排卵、重大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癌症及吸毒等检测用单克隆抗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所需的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诊断CD(Cluster Designation)系列单克隆抗体。用于医学诊断的生物芯片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产品和治疗用工程抗体等的产业化。
25、生物技术疫苗
生物技术疫苗是防治肝炎、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重要手段。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2亿人,慢性肝炎病人约3000万人,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年发病人数也相当巨大,发展生物技术疫苗十分必要。近二十年来,我国已相继研制成功了接近国际水平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痢疾疫苗、霍乱疫苗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预防和治疗性的新型乙肝疫苗,儿童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用预防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甲肝疫苗和戊肝疫苗,乙型脑炎活疫苗,特异性肿瘤疫苗,人幽门螺旋杆菌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冻干口服痢疾双价活疫苗等。
26、生物医学材料及体内植入物和人造器官
生物医学材料与制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个十分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但我国该领域发展较慢,整体水平较低,产品还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利用当前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加快医用生物材料和制品的开发与生产,对促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生物活性骨(牙)及关节系统替换材料和体内植入物,介入导管和器件,介入性治疗材料,医用硅橡胶制品,血液净化材料和体外循环装置,人工心瓣膜等心血管系统替换材料和制品,眼科等手术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27、海洋活性物质产品
海洋生物在其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并积累了大量具有抗癌、抗病毒和免疫促进等作用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我国海区南北纵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洋物种丰富。但是,由于开发技术设备落后,使海洋活性物质产品的品种较少,质量不高。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大规模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重要海洋生物的良种选育、培养和高效利用;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分子材料、诊断试剂以及酶制剂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28、农林牧渔业动植物基因工程产品
近年来,国际上基因工程产品的产业化速度不断加快,部分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已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在有关农作物、林木、蔬菜、花卉和果树的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有一批转基因作物、林木品种通过基因安全性评价,进入了商品化种植阶段,在微生物和动物基因工程领域也已经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建立动植物和微生物转基因新品种的安全生产示范工程,适时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效、多抗转基因农林牧渔业动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产品的产业化。
29、家畜良种胚胎生物工程产品
采用现代胚胎生物工程技术是使畜牧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和集约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胚胎生物工程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我国已引进的良种牛、羊的胚胎基础上,逐步实现胚胎生物工程产业化,快速扩繁高产优质牛、羊优良品种后代,增加良种牛、羊种畜覆盖面,加速我国牛、羊杂交改良速度;应用分子遗传标记和生化遗传标记等技术,提高良种牛、羊的选择效率,加速优良个体的繁育进程。
30、畜禽水产用生物制品
畜禽水产用生物制品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盘液、组织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物质,用于预防、诊断及治疗动物疾病,主要包括疫苗、诊断制剂、抗血清和抗毒素、血液制品以及免疫增强剂等,是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基础性保障物资。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在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已有的技术成果基础上,采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逐步提高疫苗和诊断用生物制品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及产业化能力;建立淡水鱼类嗜水气单胞菌分子偶联疫苗和对虾病毒性暴发病核酸检测探针的规模化生产基地,有效控制鱼虾爆发性疾病的大规模流行。
31、海水养殖多倍体育苗技术及应用
80年代以来,随着对虾、扇贝等重要养殖种类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我国海水养殖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缺乏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种质退化现象严重,部分养殖种类个体变小,抗病力差,病害发生日趋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海水养殖扇贝、鲍鱼、对虾等多倍体的育种、育苗技术,大规模海水养殖多倍体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海水养殖基地。
32、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与成套设备
生物分离技术及设备是逐步实现相关生物工程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我国每年进口3000吨左右分离介质用于医药行业、发酵行业、生物制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的分离,同时还进口大量用于科研和产业化所急需的生物反应器及自控系统。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符合自动化及程序化的要求,并附有在线检测装置的大型及特大型分离柱;适用于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产物分离的高精度、自动化、程序化的中小型设备和生产装置;选择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的分离介质品种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快生物反应器和自控系统的产业化。
33、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遍及轻工、食品、化工、能源、环保、农业和医药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目前,我国主要发酵产品的年产值高达1300亿元,推进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的产业化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选择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水平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效益好的生物化工原料与新材料、新型酶制剂与重大酶制剂产品、新型氨基酸、寡糖新产品等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大力推进传统发酵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34、现代中药
我国天然药物资源十分丰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制药手段,发展传统中医药,开发新药并实现产业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参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规范,优先开发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入国际市场的中药一、二类新药;加快发展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复方药物;加强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生产,以及濒危稀缺中药材的人工种源繁育;推进特色民族药物现代化,如藏药、蒙药和云药等。
35、创新药物
开发生产创新药物是一个国家医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适应知识产权保护、医药产品市场国际化以及发展我国医药产业的需要。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预防和临床治疗迫切需要且疗效突出的新型化学合成药物、新型抗生素药物、手性小分子药物、合成多肽药物、核酸类药物、糖类药物以及作用新靶点的天然药物和贵金属药物等;依托现有的国家重点药物研究单位及重点骨干药物生产企业,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与当前预防、治疗用药需求,积极促进已经或即将获得新药证书的药物形成产业化。
36、重大疾病防治药物
针对重大疾病防治的需要,在积极研制创新药物的同时,要加强对疗效确切、使用量大面广的新产品及国外专利过期药物的开发和产业化。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溶栓药物、生化药物,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抗艾滋病药物,免疫活素,人血代用品,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降糖药物,抗肝炎类药的换代产品和老年性疾病防治药物,镇痛、戒毒类新产品等。
37、医药新剂型
我国是医药生产大国,原料药工业发达,但制剂生产相对落后。国际上制剂工业发展很快,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多种剂型,特别是缓释、控释、靶向和透皮吸收等类型是国际发展的趋势。加强发展制剂新技术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加大缓释、控释、透皮吸收以及口服蛋白或多肽类药物制剂的产业化进程,力争在几年内将适用品种中的传统制剂改造成缓释、控释、透皮吸收以及蛋白或多肽类药物口服制剂;积极发展中药注射剂等新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