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19、流行性腮腺炎: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21、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2、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3、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 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 感染。
  24、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 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25、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 例及以上。
  (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例及以上。
  (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例及以上;或死亡1 例及以上。
  (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
  (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