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在2003年至2004年向中国出口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的倾销幅度均在2%以上,且向中国出口的初级形态二甲基环体硅氧烷的数量占中国国内总进口量的比例均超过3%,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微量或可以忽略不计的范围。
2.被调查产品之间以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条件评估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条件进行了调查。如前所述,第一,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之间,在物理特性、技术指标、生产工艺、原材料构成、产品用途等方面基本相同,相互可以替代;第二,被调查产品和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客户群体基本相同,而且有些客户完全重合,它们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是相互竞争的;第三,被调查产品和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渠道基本相同,主要通过直销、分销和代理等形式,而且销售市场区域也基本相同,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福建、湖北等。因此,它们之间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是直接竞争的。
通过调查和以上分析,调查机关认为,对被调查产品给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二)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和市场份额
1.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
被调查产品进口分别属于中国进出口税则三个税则号中的一部分,由于没有被调查产品的专门税则号,调查机关无法直接从中国海关的统计中得到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据。调查过程中,国内产业提出采用国内市场需求量减去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量得出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方法。调查机关接受了上述意见。调查机关对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提供的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市场需求量进行了考证,并向部分下游企业发放了专门针对消费量的调查问卷。经核实,企业答卷与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基本吻合。调查机关还向其他相关企业和组织进行了调查,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提供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以上调查,调查机关对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提供的市场需求量的数据予以采信。
根据上述处理方法,调查机关认定,被调查国家向中国国内出口的被调查产品数量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55539吨、61336吨、84789吨和96725吨。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0.44%、38.24%和14.08%,进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相对于2000年的进口量增加了74.16%。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大幅上升。
2.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
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76.55%、73.18%、71.89%和68.38%,被调查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在70%左右,市场份额一直较高。
(三)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及其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被调查国家出口到中国国内的被调查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每吨分别为2767.44美元、2617.37美元、2337.55美元和2136.86美元。2001年以来,每年比前一年分别下降为5.42%、10.69%和8.59%。2004年第一季度被调查产品的价格比2003年略有回升,达到2268.84美元,但相对于调查期前三年仍然存在大幅下降。
2.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调查期内,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每吨分别是20008.11元、18493.54元、15034.53元和13544.20元。2001年、2002年、2003年国内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比上一年分别下降7.57%、18.70%、9.91%。2004年第一季度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为14492.76元/吨。由于被调查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市场份额较高,而且进入市场较早,对国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被调查产品在市场价格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被调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产生了明显的压低和抑制作用。
(四)国内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根据《
反倾销条例》第
七、
八条及《
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
四、
五、
六、
七条等规定,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影响国内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
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需求量分别为:72550吨、83810吨、117940吨和141460吨, 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5.52%、40.72%和19.94%。
1.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能、产量和销售量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良好的产品市场预期,通过技术创新和设立新的生产设备, 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分别为17673吨、22829吨、54773吨和58130吨。生产能力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生产企业在调查期以前投入建设的生产设备在调查期内投产所致。
由于国内产业先期为建设生产设备投入大量资金,为保持生产设备的连续运转,以获得规模效益,在生产能力和国内需求同时出现较大增长的情况下,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销售量也相应增长。
国内产业2003年的生产能力、产量和销售量的增长幅度相对于2002年普遍下滑,增幅分别下降了133.80个百分点、16.27个百分点和10.92个百分点。2004年第一季度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增速继续回落;销售量出现下降,较2003年同期下降了5.13%,可以看出,这三项指标的增长在调查期后期受到抑制。
2.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销售收入上升,但受销售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率远远低于销售量的增长率。2001年,销售收入的增长率比销售量低约10个百分点;2002年,销售收入和销售量增长率的差距更加扩大,销售收入的增长率比销售量低约29个百分点;2003年,销售收入增长率比销售量的增长率低约14个百分点;尤其是2004年第一季度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下降了4.75%,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正常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3.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和税前利润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持续下跌。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比上年下降了7.57%;2002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出现大幅下滑,比上年下降18.70%;2003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比上年下降了9.91%,其价格水平是调查期内的最低点;2004年第一季度,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仍然维持在很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