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关于印发《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年版)》的通知

  推荐检测质粒上的保护性抗原基因(pag),荚膜形成基因(cya)和染色体上的炭疽杆菌特异基因(ropB)。推荐的引物序列为:pag:F:5’-ATTTGCGGTAACACTTCACT-3’,R:5’-AGACCGTGACAATGATGGAA-3’;cya:F:5’-CGGATTGTATATGGAGTGGG-3’,R:5’-GGGACAGGAATGTTTGGATC-3’;ropb:F:5’-GTACGCCAATCGATATCATG-3’,R:5’-GATCATCGTCATCTTCCGTA-3’。PCR反应体系为50μl,包括下列成分:10×反应缓冲液,5μl;4×dNTP混合物(每种2.5mM),4μl;引物(上游),1μl,引物(下游),1μl;内部对照模板,1μl;待测模板,1μl;无菌去离子水,36.75μl;TaqDNA聚合酶,1ul;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1个循环,之后95℃1min,55℃1min,72℃1min。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结果分析:采用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读胶仪检测。由于PCR技术有时会出现交叉污染和假阳性反应,应采取抗污染的PCR扩增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PCR产物序列测定,以排除污染。
  [标本采集时注意事项]
  此操作规范应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内进行。采集的标本不得用解剖的方式获取。所需的血液与组织标本,均应以穿刺方式取得。尽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前采取标本。根据炭疽病例的不同型别酌情采集病灶标本。
  1、皮损部位标本的采集:皮肤炭疽水泡期时,注意无菌操作,以无菌棉签从未破溃水泡内沾取水泡液(水泡期内以革兰氏染色法较易发现炭疽杆菌);在结痂期时,收集焦痂组织时需小心提起外层的焦痂组织,以无菌棉签取焦痂组织转动棉签2~3s,以保证有足够的标本。
  2、血培养:无菌条件下采集全血5~10ml。
  3、粪便:运送大便标本应注意放置在清洁、干燥,无菌和密闭的容器内,标本应大于5g。对部分无法收集粪便标本的患者,可以肛试子插入肛门1英寸采取标本。
  4、痰培养:收集痰标本应大于1ml,应以无菌密封容器运送。无痰液者,应取培养基、打开平皿盖,将积液置于距离患者口鼻10cm处;令患者对平皿咳嗽,然后迅速盖上平皿。
  5、其他体液标本:胸腔积液或脑脊液等标本,按照规定的程序穿刺取得。
  6、尸体标本:患者死于炭疽时,可通过穿刺心脏获得血液或穿刺肝脏等实质脏器获得组织标本。
  [标本运输及储存]
  1、拭子:室温直接运输至实验室,如运输时间超过1h,在2~8℃运输。
  2、粪便:1h内运输新鲜大便至实验室,如运输时间超过1h,在2~8℃运输。
  3、痰液:以无菌有盖的容器常温运送,如运输时间超过1h,在2~8℃运输。
  4、血培养标本:室温直接运输至实验室。
  [标本培养的操作]
  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所有污染的和陈旧的标本,均应首先制成悬液。根据标本中含炭疽杆菌量的多少,可将悬液适当稀释,或经自然沉淀除去粗大沉淀物后,再以10000g/min离心5min,取富集的沉淀物。将所得的悬液沸水浴加热15min后涂布平板。
  培养过程:适宜温度35℃~37℃;环境气体:洁净空气或少量CO2。培养周期,至少培养3天,每日观察,在培养18~24h内即可开始观察,少数炭疽杆菌在培养8h后即生长。
  菌落特点:一般在SBA培养平板培养15~24h,生长完好的菌落大约直径2~5mm。菌落呈平或不规则的突起,边缘略不规则,毛玻璃外观,菌落边缘有“逗号”形,显微镜下观察边缘呈明显“狮头样”菌落。
  血平板上炭疽杆菌不溶血,过度生长的菌落有轻微溶血,但与β溶血链球菌有明显区别。
  需对照观察在SBA和MAC培养基的生长,因炭疽杆菌在SBA培养基生长良好而在MAC培养基不生长。
  炭疽杆菌生长迅速,接种浓度高的局部,6~8h可以看到菌落生长,个别或可在12~15h内看到菌落生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炭疽杆菌与其它生长较慢的细菌进行区分。
  炭疽杆菌鉴定:
  含上述可疑菌落取出,划线接种于平板之上,在划线区内一处滴1滴诊断用炭疽噬菌体,另一处贴一片青霉素纸片。37℃孵育8~24h后,在噬菌体处有透明噬菌斑,青霉素纸片周围有明显的抑菌环,便可判定接种物为炭疽杆菌。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