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失效]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六、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第六十四条 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止逃逸或造成人与实验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四节 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五条 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设专用交通通道和出入口,并设有消毒、更衣、盥洗、 通风、冷藏、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进入口、厕所等处应设洗手装置。
  二、营养厨房配置,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与食具的卫生要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十五节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六条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压烫、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二、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三、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0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四、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五、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六、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第七章 医院污物的管理

  第六十七条 医院污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二、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
  三、医院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设置焚烧炉,废气排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颁布的标准。
  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卫生行政部门商环保部门建立专门处理场所,对医院污物进行集中处理。
  第六十八条  医院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附录


                         
  附录一

术语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
  四、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病人的监测、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新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等。
  五、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七、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
  八、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九、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的频率,其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间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
      医院感染发病率=-------------------------------------X100%
                  同期的住院病人数
  十、医院感染罹患率:用于衡量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频率的一种方式,一般用于小范围或短时间的流行,可以日、周、月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分母应为暴露于危险因素的病人数,分子为同一危险因素所致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其计算公式为:
               观察期间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
      医院感染罹患率=-------------------------------------X100% 
               同期暴露于危险因素的病人数
  十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⑴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⑵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⑶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