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从2001年开始,建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奖学金)。奖学金本着择优支持、严格评审的原则,用于资助在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名额按基础研究、资源环境、高技术、新型、交叉及公益等学科进行分配,每年评审一次,次评审批准的有效时间为一年。原则上,年度奖学金的名额为全院在学研究生总数的20%。奖学金的评审组织工作由研究生院负责,具体评审工作在各培养单位进行。
在国家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前,继续保留执行教育部现行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标准和实施办法。原有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和各类冠名奖学金的申报、评审办法不变,这类奖学金今后统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励基金”。
2、全面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教学助理”制度
从2001年起,全面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根据科研岗位的设置、科研项目的需要及科研经费情况,按照国际惯例,设立不同类别的研究助理、管理助理或教学助理岗位,自主确定岗位津贴标准。岗位可以是全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实行按岗聘任,契约管理。
3、鼓励硕博连读的培养方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行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
在全院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性学科和有条件的研究所,继续鼓励实行硕博连读的培养方式,重新修订硕博连读的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根据不同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及研究生论文工作的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研究生学习期间休学创业,但累积学习时间硕士生一般不得超过四年,博士生一般不得超过六年。
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高水平的优秀教材和课程设置,建立国际一流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实行完全学分制。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可以分散在其整个学习期间完成,不再统一规定必须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但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按课程培养要求取得规定学分。
4、加强产学研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扩大开放,鼓励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到我院攻读博士学位。
结合与地方及企业的科技合作,有条件的研究所可为地方和企业培养各类研究生,开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渠道,推动实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
按照教育部有关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研究生的有关规定,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鼓励部分有条件的研究所招收外国留学研究生和港澳台研究生,使我院外国留学研究生和港澳台研究生的在学人数有明显增长,培养质量与国际水平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