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强地震短期预测及救灾技术研究”课题申请指南的通知

  (4)提出几种适用于日常震情分析的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GPS和热红外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5)给出判断未来地震活动是否成丛的方法,给出评判地磁低点位移信度的评判标准和缩小地点预测范围的方法,完善和提出具有一定个性特色的短期预测方法,如地方平太阴时、形变突变、电磁波等。
  课题二、强地震短期预测的物理基础研究
  1.攻关目标
  (1)以岩石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研究不同地区短期前兆现象的物理基础,建立相应的孕震模式,为强地震短期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2)对前兆观测所反映的地震孕育过程短期阶段的特征做出具有物理意义的解释,提高短期前兆资料应用的可靠性;
  (3)提交2-3种基于数字化观测的新的短期预测方法。
  2.研究内容
  (1)针对不同地质构造和断层活动类型,进行二维或三维声发射岩石力学实验和断层破裂过程的岩石力学实验研究;
  (2)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入手,结合相似性理论研究地震孕育短期阶段的力学特征;
  (3)研究断层相互作用对短期前兆和主破裂后应力应变场的影响。研究特定地区的边界条件和构造环境,对区域性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迁移特征的影响;
  (4)深入研究各类前兆观测量的物理意义,进一步探讨前兆异常变化的统计判别依据(包括干扰排除、显著异常的统计检验等);
  (5)综合研究全国各地震区各类强震短期前兆异常典型特征。结合数值模拟、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对短期前兆的物理和力学意义进行分析;
  (6)利用数字地震台网、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新的观测技术手段,基于多种信息和方法,提取反映强地震短期阶段地壳内部介质和震源区物理性质动态变化的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数字化资料的短期地震预测方法的研究。
  3.考核指标
  (1)以岩石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研究短期前兆现象的物理本质,建立相应的孕震模式,并提出强地震短期预测的理论依据;
  (3)提交2-3种基于数字化观测的新的短期预测方法,为强地震短期预测提供数据处理方法和实用的分析软件。
  课题三、新型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的研制
  1.攻关目标
  研制6种物理意义清晰、使用前景广泛、具有创新性的地震前兆传感器及适用于机动及群测群防观测的前兆仪器。
  2.研究内容
  (1)研制硐体基岩上直接观测岩体的应变张量多分量高精度地应变测量传感器;
  (2)研制用于监测钻孔内逸出气体总量的连续观测传感器;
  (3)研制甚低频电磁场(ELF)接收机;
  (4)研制记录地声声压级和地声事件的地声测量传感器;
  (5)研制一种具有水温、水位传感器并达到规定指标要求的综合观测仪器;
  (6)研制适用于现场机动观测,便于安装、小型化、低功耗的地电场观测仪器;
  (7)研制现场地下水的电导率、PH值及浑浊度的综合性测试仪器;
  (8)研制便携式、低功耗的磁通门磁力仪观测仪器。
  3.考核指标
  (1)供电
  电源:交流220V±15%和直流12V±20%,自动切换。
  (2)设计
  采样率1次/分,仪器存贮不少于2天数据,数据格式、文件格式、RS-232C接口及通信协议符合地震行业标准或与“九五”前兆台网技术兼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