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关于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工作要点的通知

  (一)概总况。概述区域范围、地理位置、行政概况和区情区貌的主要特点。
  (二)开发条件及其评价。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土地及可供开发利用的农用后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构成、分布等;其他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包括与农用土地、宜农土地资源相联系的光热水和生物资源的数量、可利用程度、时空分布及匹配情况,水、旱灾害以及其他生产、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和改善的可能性;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包括人口、劳力、农用工业、农业现代化水平,商业与流通,交通与能源,科技与教育,地方财力、农民收入与投资能力;农业生产状况,包括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水平、商品量、调入调出量、人均占有量及其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开发基础,包括区域开发现状和问题,建国后特别是近年来主要农业投资建设项目的作用、效益和已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分析处于什么投资效益时期。
  (三)开发潜力分析。在宏观论述区域开发优势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资源开发潜力。包括宜农土地和农用后备土地的丰度、承载力;
  中低产田(土)、低产园(茶桑果)、低产水面、低产林(人工培育的用材林、经济林为主),改造的增产潜力;宜农荒地和宜林、宜牧地以及水面、滩地的开发潜力;耕作制度改革、结构布局调整的增产潜力;推广先进科技的潜力;其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政策措施的增产潜力分析等。在进行潜力分析时,要注意研究开发整治的难易程度、投资多少、见效快慢,评价在规划期内开发潜力转化为现实新增生产能力的可能性。潜力分析与增产估算应简要说明主要依据或参数来源。
  (四)开发目标和任务。开发的总体目标:主要农产品在不同规划阶段内的预计达到数、新增数、商品量、可能调拨量;开发后新增的生产量、商品量及其在整个规划区域内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通过开发整治,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区域农业商品生产体系的设想。开发整治的主要任务,包括资源的广度开发与深度开发,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规模、布局等。
  开发目标与任务可进行多方案比较,阐明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三个效益的关系以及利弊得失,供决策选择。
  (五)开发建设项目。农业区域开发通常包括以下重点建设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改造“四低”(中低产田(土)、低产园、低产水面、低产林地),开发“四荒”(荒地、荒山、荒水、荒滩),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的水利、农林工程与生物措施等建设项目;开发利用光、热、水、气等资源,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实现多熟高产的建设项目,以及利用局地小气候,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的建设项目;良种繁育、农林牧渔和水利、农机等先进适用技术、手段的推广,以及其他科技进步建设项目;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改善生产、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重点地区的草地(包括草山、草坡)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项目;为发挥地区优势所安排的多种经营建设项目;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