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的通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业有很大的潜力和需求,要按照“积极引导、因地制宜、稳步发展、协调管理”的方针,大力推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发展国内旅游业,要加强相关的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地方、企业、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多渠道集资兴办。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实行国际国内旅游并举,充分发挥国内旅游对国际旅游的先导、促进和补充作用。
            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业及农村市场
  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业,是指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为整个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它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和综合发展能力,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以及实现农村居民生活小康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在农村逐步建立起一个多行业、多层次、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1)建立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提供高质量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配套服务。(2)发展为乡镇工业和村镇建设服务的质量监测、污染治理、信息咨询、技术开发、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3)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全方位服务。开展林木良种和种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开展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和水利技术、物资供应等服务以及流域开发综合服务;建立和完善农村减灾防灾体系、资源监测体系、经济信息和预警网络,搞好气象、灾害、疫情、病虫害等预测预报。(4)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支持和发展集市贸易、小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各类市场;对已经发展起来的农村市场,要不断提高档次,加强管理。进一步改革农副产品流通体制,发展多渠道流通,恢复供销社的民办性质,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5)加快发展农村金融、保险和教育、培训以及文化、卫生等事业。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要从单纯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有条件的要积极向一体化、产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县乡两级要打破部门界限,将有关服务站、所、社逐步合并,建立和完善县级农业和乡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兴办乡级综合服务站。积极建立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实体,实行企业化经营。鼓励乡镇企业拓宽发展领域,积极兴办第三产业。鼓励农户自办、联办服务组织,政府要积极支持和保护其合法权益。要鼓励科研、教育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依托小城镇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地质勘查业
  地质勘查是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产建设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地质普查、详查、勘探等不同工作阶段。
  发展目标和任务是:贯彻“保证基础地质、加强普查、择优详查、对口勘探”的方针。地质勘查的重点应放在能源矿产、紧缺的原材料矿种和缺水地区的地下水等方面,使各类资源的各级勘查储量尽可能有较大的增加,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地质工作要加快五万分之一区域地质调查。围绕大江大河、交通干线、重要城市、骨干工程和重要经济区的开发和建设,开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与评价,加强地质灾害的勘查、监测、预报和防治。
  地质勘查业的发展,要靠深化地质勘查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政企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国家地质勘探费主要用于基础地质和普查找矿,并运用国家订货或招标、承包等方式,以保证提供足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可供选择进行详查的基地;详查和勘探,由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成果使用者承担工作费用,以加强与生产建设的衔接,提高地质勘查的经济效益,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
  地质勘查队伍要发展多种经营,开拓生产、服务领域,进入市场,使地质勘查业发展成为多功能产业,逐步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环境保护业
  环境保护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及污染的防治,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逐步使环境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为实现我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的远景目标打下基础。
  突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抓好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对污染的集中控制。大气污染防治要与节能紧密结合,发展集中供热,改造落后的燃煤方式和燃器具并与脱硫和除尘相结合,控制住烟尘排放,防治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水污染防治要与节水和污水资源化紧密结合,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好饮用水水源。要结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控制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妥善处置与处理有害废弃物。要积极采用低噪高效设备,控制噪声振动污染,加强对车辆、建筑和生活产生噪声的管理。要努力增加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对江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防治各类自然和地质灾害。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重点保护好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定期和及时的环境公报、预警制度。
                 教育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全民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本适应;初步形成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努力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全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杜绝新文盲产生。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将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人才上。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数超过升入普通高中的人数,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必要的从业技术教育或培训。高等数育要调整好科类、专业和层次结构,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积极发展成人数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通过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社会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壮大适应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当前,特别要加强对第三产业所需的各种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
  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应主要侧重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地方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赋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引导其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招生计划全部由国家统一安排的办法,实行国家任务计划和委托培养、自费生计划相结合,同时,逐步改变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做法。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筹措制度,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为辅的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