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种选育
1.高香气、低危害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利用种质资源和基因图谱分析研究取得的成果,优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改良5个左右具有较高价值的品种,新品种在高香气、低危害性状方面特别突出,其他性状优于目前推广品种。培育一批适应中式卷烟需求的优质烟草品种,新品种在高香气、低危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抗病毒病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利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等手段,针对不同产区病毒病害类型实现对PVY(马铃薯Y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和TMV(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等病毒病单抗或兼抗的突破,育成抗性达到中抗以上的抗病毒病新品种2—3个。新品种品质达到或优于生产主栽品种。新品种抗一种或多种烟草病毒病害,抗性达到中抗以上,同时抗一种以上根茎病害或叶部病害。
3.抗逆(抗寒、抗旱)优质新品种选育。结合我国不同烟叶产区、不同气候条件的特点开展培育抗寒、抗旱和优质的烤烟新品种选育,选育出2—3个优质抗寒或抗旱烤烟新品种在我国烟区推广种植,对寒、旱的适应能力接近或超过对照品种,内在化学成分协调,品质达到优质烟叶要求,产量在烤烟适产范围内。
4.优质丰产新品种选育。结合烟区生态条件,选育品质相当或优于目前对照品种K326、NC89,产量超过对照品种10%以上,具良好经济效益的新品种。
5.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结合烟区生态条件,充分发挥中国烟叶生产地区生态环境差异大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品种。加强对现有特色品种的改良,在突出地方特色品种风格的基础上,提高综合性状。
6.烟草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利用烟草雄性不育系选育一代杂交种,更好地发挥杂种优势作用;将推广和选育品种逐步培育成雄性不育品种,保护品种的知识产权。
7.品种引进与驯化。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示范,完善配套技术。
(三)良种推广
充分利用品种区试网络和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加快烟草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强烟草种子加工、贮藏、催芽包衣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烟草品种区划的研究和应用,搞好品种种植区划布局,以满足不同生态条件对品种的要求。
五、实施计划
(一)夯实基础阶段(2005—2008年)
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初步建立烟草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烟草育种科研网络,实施中国烟草基因组计划,组建国家烟草基因研究基地,建立开放性的烟草育种重点实验室。
(二)深化提高阶段(2009—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