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全国鼠疫监测方案

  4.监测形式: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点以固定监测为主,其他监测工作以流动监测形式为主。
  (1)固定监测:主要是系统地监测动物鼠疫流行动态,观察宿主、媒介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变化,研究鼠疫传播规律。一般情况下,固定监测点每年或3~5年进行一次轮换。但为了掌握鼠疫流行规律,积累连续性鼠疫监测资料,各省(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在少数地区设立长期鼠疫固定监测点。
  (2)流动监测:主要根据人间鼠疫疫情、动物鼠疫疫点的分布、主要宿主的空间分布、数量水平、地理景观特点等,在所辖县(市、旗)内划分监测区,有计划、分期分片地轮换监测,并以掌握宿主数量和血清学监测为主。
  (3)面区监测:为了及时发现动物间疫情,在一定范围内开展鼠疫主要宿主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
  5.现疫流行区监测:在监测中发现人间或动物鼠疫疫情时,应按《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及《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的要求及时进行疫区处理。同时开展现疫流行区监测,了解流行范围、流行强度,评价处理效果,掌握流行趋势。
  (四)监测内容及指标
  1.黄鼠(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长尾黄鼠)疫源地
  (1)监测时间及范围:监测时间4~9月。固定监测点10000h㎡为监测区,收集材料可外扩10km;流动监测点2500h㎡为监测区,收集材料可外扩5km。
  (2)绘制地理生境图:以地貌、植被、黄鼠数量三项指标划分生境,绘制1:10000比例尺生境分布图。
  (3)宿主动物监测:
  ①黄鼠数量:固定监测点,每年4月和7月各监测一次;流动监测点,每点监测一次。按监测区内各类生境面积0.5%比例分层抽样,以单公顷一日弓形夹法监测黄鼠数量。
  ②黄鼠生态:固定监测点进行黄鼠鼠龄、性别和繁殖调查。每个监测点观察黄鼠200只以上,根据臼齿磨损程度鉴别黄鼠鼠龄,并观察其性别。4~5月每月观察雌黄鼠50只以上,观察胎鼠及子宫斑数。
  ③野外夜行鼠数量:固定监测点,每旬选择2种主要生境,按5m夹线法,每月布夹不少于600夹次。流动监测点,每点选择2~3种主要生境,按5m夹线法,每点布夹不少于300夹次。
  (4)媒介监测:
  ①体外寄生蚤:固定监测点,每旬检活体黄鼠20~30只,全年检活体黄鼠200~300只;流动监测点,每点至少检活体黄鼠20只;蚤分类鉴定,计算蚤指数和染蚤率。
  ②洞干蚤:固定监测点每旬探黄鼠洞干20~30个,全年探洞200~300个;流动监测点,每点探黄鼠洞干不少30个;蚤分类鉴定,计算蚤指数和染蚤率。
  ③巢蚤:根据需要由各省(区)自定。
  ④其他动物体外寄生蚤:对捕获的小型鼠及其他动物进行检蚤,分类鉴定,计算蚤指数和染蚤率。
  ⑤室内游离蚤:在无动物鼠疫流行指征时,各省(区)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展此项工作。在有动物鼠疫流行指征时,每个监测点在居民区每月布放粘蚤纸150张,每室5张,晚放晨取检蚤,蚤分类鉴定,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
  (5)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