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强化管理基础工作。企业要下大力量健全和完善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经济核算等各项基础工作和有关规章制度。切实抓好标准化工作,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产品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要完善计量手段,以适应产品质量监控和经济核算的需要。做好统计信息工作,确保基础数据齐全、准确、完整、配套。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提出强化管理基础工作的具体要求,并搞好组织落实。
(二十四)抓好生产现场管理。重点是搞好班组建设,坚持从严治厂,建立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克服生产现场的纪律松弛和混乱现象。根据行业特点,有步骤地推行定置管理、工业工程等先进管理方法。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职工奖惩条例,建立健全岗位守则,严格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和岗位责任,严肃厂纪厂规,提高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二十五)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推进管理现代化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来进行。继续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厂内银行、方针目标管理,以及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创造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当前要特别注意用好用活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扩大销售,缓解资金紧张状况。推进管理现代化要实行分类指导,围绕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进一步探索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模式,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方面,要以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并创造条件逐步向开发计算机综合应用方向发展。
(二十六条)加强干部、职工培训工作。要把培训工作纳入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从企业实际发出,多层次、多渠道地对企业干部、职工进行培训。特别要抓好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的培训,争取在两年内轮训一遍,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要把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上岗、转岗任职的资格证明之一,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二十七)推进企业兼并,实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企业之间的兼并,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政府都要引导推动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兼并,搞好组织协调,既不要限制所属企业被兼并,也不要搞硬性捏合,让优势企业背包袱。对应被兼并的企业,要停止实行减税、让利、补贴或其他优惠政策。在当前企业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激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的积极性。一是同一地区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可采取资产划转的办法。二是对分属不同地区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实行有偿兼并时,可采用承担债务的方式,并允许企业分期偿还债务,适当延长偿还期限。三是积极推行吸收股份式和控股式兼并。四是对有偿转让的资产作价,应以双方都同意接受的价格为准,同时应按照一定标准扣除职工的安置费用。五是要保持优势企业的资信等级,在一定期限内双方可暂不合账,实行内部单独考核。六是要把企业兼并和企业承包、企业租赁结合起来,可以先实行企业承包企业、企业租赁企业,待条件成熟后再向企业兼并平稳过渡。
(二十八)进一步发展企业集团。要按照“完善提高、发育成型”的要求,提高现有企业集团的素质,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壮大集团核心,其中包括壮大核心企业的经济实力,加强核心企业的投资功能,增强“龙头产品”的辐射能力等;二是形成紧密层,其中包括发展集团核心企业控股的子公司,以法人身份承包、租赁其他企业等;三是强化联结纽带,主要是通过兼并、参股、控股等形式发展资产的联结纽带,使企业集团成为风雨同舟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发挥企业集团应有的作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注意在需要发展的产业部门中发育新的企业集团。扩大企业集团的经营自主权,使之与它们承担的义务相适应。要选择少数重点企业集团,赋予其外贸自主权,推动它们走向国际市场。继续选择一批企业集团实行计划单列。
七、继续进行股份制和税利分流试点
(二十九)继续搞好股份制试点。要分三种情况,区别对待。一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持股的股份制,要积极试行;二是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不再扩大试点,凡是已经搞了的,要完善提高,逐步规范化,特别要注意不得变相扩大消费;三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主要是完善已有的试点,不再铺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