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绢纺加工能力调整基本结束,果断有效地压缩了过剩落后加工能力。199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国家茧丝绸协调小组、中国纺织总会《关于调整缫丝绢纺加工能力的意见》(国办发〔1997〕16号),经过两年的努力,浙江省率先压缩47万绪缫丝加工能力,为全国压绪工作提供了经验。2000年,国家压绪补偿资金落实后,经过有关部门和各地共同努力,又完成压绪41万绪。58个企业破产项目涉及压缩18.3万绪落后缫丝能力,加上市场自然淘汰的缫丝企业,压缩过剩缫丝加工能力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缫丝生产能力已从507万绪,调整到258万绪,实际生产能力减少三分之一,与市场需求、原料供应基本平衡。
(五)科技有了长足进步,产品开发不断朝深度发展
“九五”期间,国家投入丝绸工业的技术改造资金达15亿元,确定了一批重点科技攻关、技术改造项目,攻克了一大批蚕业、丝绸工业生产科技难关,使丝绸工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自动缫丝机的比重已从6%上升为42.6%,实现了质的飞跃。无梭织机的比重已占15.4%,并增添了一批技术先进的印染后整理设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真丝重磅织物研究和真丝防缩抗皱整理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鉴定,产品已向国外市场销售,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倍捻机、精密络筒机、高速多臂机、电子提花机、剑杆织机、真丝绸星型架精练和染色机、印花图案自动分色描稿处理系统等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真丝浸泡助剂、真丝绸高效精练剂等专用助剂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真丝绸的质量水平。
国家为了加强茧丝绸行业基础建设,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连续三年投入8771万元,研究培育出一批新的桑树和蚕品种;广泛推广方格簇、小蚕共育等先进饲养技术;微粒子病等蚕病得到有效控制,蚕茧单产和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丝绸新产品科研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并通过名牌产品培育和国内外市场开拓,树立了丝绸新形象。
新产品开发不断加快,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继1997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张彩色丝绸报纸后,把丝绸高科技印染技术与丝绸不易退化特点相结合应用到高档艺术品印制中,进一步提高丝绸产品附加值,成为丝绸企业开发产品的一个方向。具有食用性和防病、治病的丝素、丝素肽,具有绿色之称的丝素化妆品,能够治疗糖尿病的雄蚕宝胶囊等高技术含量产品开发生产投入市场后,受到普遍关注和欢迎。丝绸面料开发步伐加快,真丝产品服用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真丝绸产品抗皱性和防缩性,增加了织物的悬垂性。蚕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交并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充分发挥多种纤维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克服丝绸产品原有的弱点,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许多企业在产品开发上都取得了较好成效。2000年面市的丝绸新产品占丝绸总产品的三分之一,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九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政府和丝绸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茧丝绸行业仅仅是制止了下滑和萎缩,全行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的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茧丝绸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依然处于低水平状态,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远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而资产负债率却高于全国,企业装备先进程度仍然很低;丝绸国有企业依然处于亏损状态,企业负债率仍高达80.5%,加之企业退休职工多、负担重、机制不活,使国有丝绸企业还没有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产品市场销路没有完全打开,生产和销售水平离行业最好时期还有相当大差距,特别是在多种纤维竞争中,丝绸产品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市场优越地位。我国丝绸在世界市场上缺乏国际名牌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我国还只是一个丝绸生产大国,而不是丝绸强国。因此,要使我国茧丝绸行业取得更大发展,还需做大量的工作,作出更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