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策措施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反垄断法》、《
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等一批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所急需的《清洁生产法》、《企业兼并条例》、《企业关闭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制定体现节水、节能、节材、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技术法规。
(二)整顿、规范和培育市场。清理并取消各地和各行业中阻碍商品流通的制度规定,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发展以现代物流为基础和运用新型营销方式的工业品批发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建立黄金交易市场。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取消限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提供信贷支持。
(三)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竞争性领域加快形成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的新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管理方式,减少对企业和社会投资的行政性审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鼓励类项目、企业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进行建设、改造的项目实行备案制。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内资均可进入。动态制定、发布我国工业鼓励、限制、淘汰产品目录。
(四)确保结构调整必要的投入。通过多种形式集中资金,重点支持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示范和推广,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和资源单一型城市(独立工矿区)的转产,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等。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一批大集团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批准有条件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加快研究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适当增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尝试和推广风险投资,引导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五)建立和规范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城乡自由流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由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运行机制。保持现有兼并破产政策的连续性,加大依法破产力度,探索不良债务处置的新途径,逐步建立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
(六)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基地,加快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应用。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并引导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提足技术开发费用。充分利用军工领域的研究开发成果,建立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的机制。鼓励建立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孵化科技型企业的能力。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采取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引入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实现创新发展。
(七)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为重大工程提供全过程服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建立新型工业销售服务体系。用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改造商贸流通业,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商品和服务采购招标制度改革。严格资质认定,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发展各类中介服务。加强工商领域协会组织建设,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发挥其在实施行业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协调同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分工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和监督体制,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责到位,授权有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行使出资人职能,强化对国有资产营运主体的外部监督。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依法经营,重点搞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加强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重视企业计量和标准化基础工作。重视安全生产,抓好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
(九)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优化劳动力结构。建立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实现市场化配置企业经营者。继续搞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制、股权激励等分配方式的试点。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证。培养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推行行业技术工种准入制度,加强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