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关于转发福建省教委扫盲工作“八到村”经验的通知

  5.为了适应高标准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的需要,今年以来又增加一项文化技术学校建到村,使行政村扫盲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向模式化、经常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更好地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三、扫盲工作“八到村”取得明显社会效益
  1.大大增强了村委对扫盲工作的责任感,使村委在扫盲工作中从被动到主动。过去扫盲工作没有强调村一级的责任,考核验收只到乡,乡只抓人口比较密集的大村,人口少的偏辟山村文盲相对比较多,但被全乡的平均数掩盖,这些村的扫盲工作不被重视,有的长期不开展扫盲工作。如宁德市七都镇,“四普”时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0%,该镇西陂村是个沿海小渔村,全村372人,其中青壮年168人,非文盲仅31人(初中2人,小学5人,未念完小学24人),占18.5%;全半文盲37人,占81.5%。这个渔村建国以来不仅没有扫盲,而且小学教育也没有普及。扫盲工作抓到村以后,这个村的严重问题被发现,引起各级政府重视,他们意识到一个村达不到高标准,就会影响一个乡镇、一个县市高标准考核验收。为此,村委积极开展扫盲,去年以来已脱盲二批49人,文盲率从81.5%降到47%。德化县赤水乡苏岭村是个海拔800多米的高寒山区,全村292户1224人散居在2公里多长的山沟中,70多个文盲分布在五个自然村落里,1991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加快扫盲步伐,将全村的文盲按居住条件组织到18个扫盲教学点学习,经过一年努力,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年底经县政府组织力量考核验收合格,成为我省第一个通过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行政村。事实充分说明扫盲工作抓到村,可以极大地调动村委对扫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扫盲工作到村,村委发动群众搞扫盲,并得到群众的支持,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行政村扫盲最棘手的是经费和师资,经费问题除了上级政府支持外,村里采取多渠道集资搞扫盲,主要形式有:①村办企业比较好、财政收入比较多的行政村,村委直接投资扫盲。②发动村里经济收入较高的专业户投资搞扫盲,建瓯县丰乐村木材专业户余尺柳独资办扫盲班,包括修理教室、做课桌椅、装电灯、教师的聘金等都由他负责,办了一个扫盲班和一个业余高小班。③村委经济比较困难而群众又自愿出钱办扫盲班的,采取自愿、量力的原则,由群众集资办班,这种收费形式被誉为“以生养师”的扫盲“自费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普遍。如莆田县忠门镇39个行政村,村村办扫盲班,本学期共办52个扫盲班,学员2863人,均采取自费办法,每人每月交5至15元不等,主要用于聘请教师。④在村委的领导下,允许私人承包扫盲班。莆田县忠门镇西坑村退休教师黄灿光(原小学教导主任)与社会青年黄月娇每月向每个学员收费5元,招收95个文盲分二班教学,扫盲班办在私人厅堂里,课桌椅由学员自带。私人办扫盲班由村委批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材和教学规程,脱盲考试与其他扫盲班一起参加统一考试,统考及格由教育行政部门发给证书。实践证明扫盲工作落实到行政村,就能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扫盲的积极性,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