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品品种
产品品种:重点发展市场缺口较大的产品,“十五”期间开发新品种、新产品120—150个,使全国纸及纸板品种达750个左右。
(3)产品质量
重点发展中、高档次产品及名牌产品
2000年 2005年
中高档产品 40% 60%
低档产品 60% 40%
3、纤维原料
逐步实现以木浆为主,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使用非木原料,较好地解决纤维原料供给问题。
2000年 2005年
木浆比重(含进口木浆) 16 20
废纸浆比重 41 45
非木浆比重 43 35
4、技术创新
(1)提高国产制浆造纸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水耗,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
(2)加快科技成果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产品的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使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较明显的提高。
(3)“十五”完成重点科研项目50个,技术装备达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由2000年的10%达到2005年的15—20%。
5、企业结构
生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大型企业向集团化发展,中小企业向特色化发展,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年产10万吨以上制浆造纸企业,2005年达到60个(其中30万吨以上20个,100万吨以上3个)。
6、区域结构
根据市场、资源等综合条件布局,形成符合地区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协作的造纸区域结构。
7、经济效益
2005年利税160亿元,其中利润60亿元,重点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0000元/人·年。出口创汇12亿美元,比2000年年均递增15%。
8、环境保护
2005年全国造纸工业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控制。
四、行业调整与发展重点、主要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行业调整与发展重点
造纸工业今后调整与发展的重点是:立足改革、突出三个重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地区),抓好六个调整 (原料、产品、企业、技术、区域、投资),强化一个环境治理,实现既定目标。
(二)主要措施
1、调整原料结构,逐步实现以木材纤维为主,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使用非木纤维。
(1)木材纤维
解决好木材纤维来源问题是实现原料结构调整的关键。我国森林资源匮乏;造纸工业发展所需木材原料要靠国内、国外两个资源解决。
国内来源主要采取四条措施: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木浆造纸,大力发展人工速生造纸工业林基地(南方松、桉树、杨树等树种),逐步实现大型制浆造纸企业60%用材供应基地化。重点建设项目:湛江、海南及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二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人手,调整现有木材资源的消费结构,采取减少农民自用材和烧材,并提高商品材出材率等措施,适当增加造纸用材量;三是充分利用林区采伐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中幼林抚育间伐材,大力发展木片制浆;四是加强纸厂现有自营林地管理。总面积700万亩,约40%的基地林逐步进入间伐或主伐期,可做为企业原料来源的补充。据林业部门预测,采取多渠道供应,2005年可能提供造纸材3800万立方米。
国外来源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国外木材与木浆资源,鼓励外商和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在境内外合资或合作建设大型木浆造纸厂,重点项目有马来西亚浆厂、宁波、镇江纸及纸板项目等;二是鼓励进口原木、木片、木浆、废纸,并保持纸和纸板的适当进口量,弥补我国木材资源短缺和木浆生产能力的严重不足;三是要选择有条件的国家与地区,由我国投资在国外租地造林,建设速生造纸用材林基地。
通过以上措施,木浆比重2005年提高到20%以上(含进口木浆)。
(2)废纸
充分利用废纸资源是调整造纸原料结构的重点措施。在扩大利用进口废纸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国内废纸的回收和利用,尽快建立国内废纸回收和供应的市场体系。规划在山东、广东、福建、江苏、天津等地沿海港口地区建设废纸分选基地和大型废纸浆厂,为纸厂提供商品废纸浆200万吨。对某些纸张与纸板品种,从立法上应规定掺用废纸浆比例。废纸浆比重:2005年提高到45%(其中进口废纸浆10%)。
(3)非木纤维
合理利用非木纤维资源,加快调整草浆结构,是调整我国造纸原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发展芦苇、竹和甘蔗渣制浆造纸,合理利用麦草发展高得率纸浆,对麻类加强研究,适度发展。主要措施:一是扩大基地供材量,特别是芦苇基地建设,“十五”应给予高度重视。芦苇基地应以改造低产田为主,科学育苇,提高单产,同时适当扩大长苇面积。2005年计划芦苇基地长苇面积达850万亩,比 2000年预计增加100万亩,提供造纸用苇300万吨。在发展芦苇基地的同时,规划在芦苇资源比较丰富的湖南、湖北、江苏、新疆、吉林、内蒙等地发展大型芦苇制浆造纸企业,支持苇浆造纸发展;二是在广西等地发展甘蔗渣制浆造纸;三是合理利用草类资源,加快调整草浆结构,实施规模经营,清洁生产的措施。规划对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麦草资源丰富地区的现有重点骨干企业,进行结构性的投资改造,使这些企业上规模,技术装备上水平,产品上档次,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