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一是较大幅度增加投入,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养老保险基金补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等社会保障性支出完成982亿元。同时,建立了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保证了资金专款专用,并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辽宁等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试点。此外,为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支持依法实施企业关闭破产,确保职工安置和社会稳定,2001年,中央财政还安排企业关闭破产补助资金135亿元。二是全面增加农业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0亿元,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安排补助40亿元,较好落实了受灾地区农业税灾歉减免政策;安排扶贫支出100亿元,使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安排支援农业支出266.78亿元,其中,116亿元用于支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促进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支出49亿元,使中央对地方的粮食风险基金补助达到173亿元,占包干总额的57%。三是科教投入继续增加,科教兴国战略得到有效贯彻。2001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又同口径增加了一个百分点;加上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20亿元。同时,加大了对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等的支持力度,2001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373亿元。四是积极财政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扩大和培育了内需。发行了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保证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的及时启动和建设,促进了一批重大在建项目的完成。同时,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努力解决基层工资拖欠问题。2001年,中央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可用于工资性支出的转移支付资金就安排了892亿元。其中,2001年10月出台的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政策,除沿海9省(直辖市)外,其余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此增加的支出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此外,中央财政还专项安排50亿元预算周转资金,用于解决农业大省季节性工资拖欠问题。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2001年在连续两次调整工资的情况下,基层工资拖欠问题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001年,中央本级基本建设支出、地质勘探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同预算相比变化较大,分别完成预算的73.6%、84.5%和94.4%,主要是执行过程中原列中央本级的支出项目下划地方,相应增加了对地方的补助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