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日期功能测试
验证业务系统在涉及到“2000年问题”敏感日期数据处理(计算、比较、排序、输入输出、存储、打印和显示等)时能否得出正确、清晰的结果。
5.2 测试步骤
2000年符合性测试应根据测试计划,按设计的测试案例和测试题进行,但必须进行以下几个阶段的测试:
5.2.1 基线版本测试
基线版本测试是测试修改前的应用程序在当前日期的执行情况,其目的是通过记录测试结果,建立基础数据,用于掌握和比较系统修改后的系统功能和性能有无变化。
测试方法是对尚未做过修改的应用程序,在现行系统运行环境下,按测试案例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测试案例应涵盖系统的主要业务功能和需修改的程序,并检测所有日期相关的功能,以便于与后续测试的结果相比较。测试后将记录的测试结果和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需查找问题、进行修正后再进行测试;如果和预期结果一致,则完成该应用程序的基线版本测试。
5.2.2 当前日期测试
当前日期测试是经基线版测试并修改后的应用程序在当前日期的执行情况,通过将测试结果与基线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系统不会因修改2000年程序而产生问题。
测试方法是将修改后的应用程序移入测试环境,按与基线测试相同的测试案例进行,将记录的测试结果与基线版本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系统功能及性能有无变化。如果结果不正确,需查找问题,进行修改,再进行新一轮的当前日期测试。
5.2.3 未来日期测试
未来日期测试是模拟修改后的应用程序在敏感日期的执行情况,并将测试结果与当前日期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来确保这些日期不会引发程序或系统问题。未来日期测试应覆盖所有的敏感日期,包括199X年测试和200X年测试。
测试方法是在将修改后的应用程序移入测试环境后,将系统时钟调整到各个敏感日期和时间,根据不同测试要求,输入业务数据和日期数据,进行普通业务功能测试和敏感日期功能测试。将记录下的测试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作比较,验证系统功能有无变化和日期处理结果是否正确。结果不正确,需查找问题,进行修改,再进行新一轮的未来日期测试。
由于系统时钟在计算机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修改系统时钟时一定要慎重,并提前做好数据备份和其他有关准备工作。如果在测试工作中一旦出现系统瘫痪,可进行安全恢复。
六、测试记录和分析
测试记录和分析在测试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测试过程的具体反映。通过测试记录和分析,确认测试工作的目标是否完成。
6.1 测试记录
测试工作一定要有完整的测试记录和归档计划,作为测试工作的记录和测试工作认证的依据。在测试过程中要以测试案例为基础,对测试中的所有测试时间、测试对象、输入条件、测试参数、测试数据、主要步骤、测试结果和测试人员等进行系统记录,以利于测试结果的比较和验证。
6.2 测试分析
测试后,通过对测试结果分析,准确判断应用系统是否达到了2000年就绪。由于“2000年问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需要多次重复进行测试、修改、再测试工作。利用测试记录,实现对测试版本的管理。
6.3 签字认可
在每一项测试工作完成后,都应有相应的参加测试人员及监督人员在测试记录上签字认可,以明确工作责任,保证“2000年问题”测试工作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为未来出现“2000年问题”追究工作责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