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国家主导和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国家主导的原则。同时,接受教育也是使社会个人获得收益的投资行为,个人有责任担负一定比例的培养成本。要合理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教育的社会公益性与个人收益性的程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证全体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的职能和义务,政府要全力负责,确保财政投入,实现义务教育普及;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收益性增大,要采取国家、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方式,以加快发展步伐。
(3)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公正性原则。要在提高教育发展效率的同时,大力促进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坚持面向全体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为全体公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要通过调整政府公共政策,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对西部等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三)战略目标
中国教育“十五”时期必须以更快步伐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基础教育跃向全社会普及的新台阶。在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和继续巩固、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范围,争取实现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普及,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国民基础教育跃向新的台阶。
——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升入高中阶段就学。高中阶段(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校生在2000年的2700万人基础上争取达到4600万人左右;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44%提高到60%左右,基本实现城镇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就学的目标。
——高等教育跨入发展新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在学人数由2000年的1100万人左右增加到1600万人左右,在学研究生规模增至60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
——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以跨越式步伐加速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到2005年,全国高校全部建立校园网,全部高等学校、绝大多数高中阶段学校和部分初中、小学均能联接国际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络基本覆盖全部初中阶段教育和部分小学;全国初中以上学校基本上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每所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应设立计算机教室;全国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中小学能够收看教育电视节目;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初步实现全民共享。
——构建起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强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推进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的融合,加强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淡化高中后各种类型教育的界限,推动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生源构成的多样化,尤其通过大力发展和完善成人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等学习形式和制度,构建起终身教育体系框架,搭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最大限度地创造终身教育的机会。
二、重点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