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关于
深化国防科技体制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规定
(〔1989〕办研字第53号)
近几年来,国防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改变国防科研试制费拨款办法,实行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对改善宏观调控,促进责、权、利的统一,调动使用部门和研制单位的积极性,有效地调节需求,提高科研效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民品开发和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初步打开了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但这些改革只是初步的,合同制尚不完善,合同管理还比较薄弱,运行机制以及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国防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和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科技人才稳不住、进不来、流不动的现象也很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系列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有领导有秩序地、坚定而又稳步地深化国防科技体制改革。
深化国防科技体制改革,当前要围绕国防科技工业稳定队伍、提高水平、开拓创新的主要任务,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武器装备现代化,造就科技人才,实现战略性转变为目标,按照纳入有计划商品经济轨道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运行机制,加强宏观管理,调整科研结构,吸引科技人才,逐步建立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军民结合型新体制,保证国防科技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现重点就深化改革中有关国防科研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继续推行国防科研合同制,逐步扩大合同的范围、内容和形式,加强和改善合同管理
扩大实行合同制的范围。武器装备(含卫星,下同)研制,要继续贯彻国发〔1987〕7号文件颁发的《
武器装备研制合同暂行办法》,全面实行合同制。国防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以下简称预先研究),除部分项目(课题)实行基金制外,要大力推行合同制。技术基础研究主要实行对研究单位的经费包干制,具备条件的项目(课题)也要实行合同制。
完善合同价款内容。根据国家整个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有关规定,凡执行合同制的国防科研项目,要贯彻等价交换、互利有偿的原则,合同价款中应包括一定的经济收益,具体由双方商定。鉴于目前国防科研试制费比较紧张,经济关系尚未理顺,收益应依据科研项目的技术难易程度、周期长短、预算成本大小,区别对待,从严掌握。凡实行分承包的合同项目,不得重复计提。各单位所得收益,按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分配使用。周期长的合同,其收益可按阶段分年度提取,实际提取数额,必须与合同执行情况挂钩,质量、进度、技术指标达不到合同要求的,应适当减少直至不提。
合理选定合同形式。合同双方应根据各类项目的不同特点和合同价款内容,选择相应的定价合同或成本补偿合同。某些大型系统组成复杂的项目,可分阶段签订合同,或由甲方与承包单位先签订总体研制协议,并在甲方参与技术、经费谈判的前提下,签订系统和设备研制合同,然后签订总(主)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