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路子
发展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既要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又要注意切合这些地区的实际,不能简单搬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做法,要努力探索符合民族特点与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
1.坚持德育为首,始终把牢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
德育为首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办学原则。当前,国际形势剧烈变化,作为地处边陲的民族地区,更应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国情教育和近现代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增强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和资产阶段自由化影响的能力;要加强职业自豪感、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的形成;要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艰苦奋斗的教育,使新一代能继续坚持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统一,热爱家乡,立志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贡献青春。
2.坚持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培养素质较高的新型农(牧)民。
目前,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一般仍以农(牧)业为主,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农(牧)业生产、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需要。在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上,应把培养有较高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新型农(牧)民和农(牧)业技术骨干作为主要任务;在专业设置上,要首先注重办好直接为农、牧、林业服务的专业。同时,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逐步发展为第二、三产业服务的有关专业。
要加强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职业技术学校应积极向周围农村和农户推广科学技术,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生活的变革,为科教兴农贡献力量。县办职业技术学校要坚持人才培养、科技实验、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经营服务相结合,发挥上挂横联下辐射(即挂靠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横联有关业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向广大农村和农户推广技术)的作用。
3.坚持多层次、多规格、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网络。
根据条件和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应采取更为灵活的办学形式。在教育层次上,多数地区目前应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骨干,以初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短期培训;在学制上,可长可短;在招生上,既可招职前的,也可招职后的,可采取定向及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并适当拓宽专业知识面,以适应农(牧)区的需要。“八五”期间,每县要首先办好一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个别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地方,可由地(州)集中办好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统筹为各县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地(州)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布局、规格、专业设置及招生等的统筹管理。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当前应强调大力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要搞好“三教”统筹。普通中小学在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在适当阶段引进职教因素,注意同职业教育的早期结合。县级政府应加强对整个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按照“三教统筹”的原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开展“三后”教育、分流教育的普通中学要密切配合,共同形成技术培训网络,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