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以下者,保持原有水平。
2、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
至1995年,在基线的基础上,城市下降30%,农村下降15%;
至2000年,在1995年的基础上,城市下降20%,农村下降10%。
3、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
在基线资料基础上
至1995年,城市提高30%(已达40%的地区,提高10%),农村提高15%;
至2000年,城市提高15%,农村提高10%。
三、策略与措施:
1、策略
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针对学生群体,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2、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2)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
至2000年,农村达50%,城市达80%;
(3)推广使用保健牙刷
至2000年,农村达60%以上,城市达80%以上;
(4)在低氟与适氟地区推广使用含氟牙膏等氟防龋措施
至2000年,农村达60%以上,城市达80%以上;
(5)龋齿充填
各级口腔医院及综合医院口腔科要分片包干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可以采取定期到学校查治口腔疾病(特别是进行龋齿弃填)等措施。
(6)除以上各项基本措施外,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以下措施:
①小学逐步开展集体刷牙,力争使覆面(以小学校计,以低年级学生为重点)农村达40%,城市达80%。
②在条件的地区采用窝沟封闭方法,预防牙齿咬合面龋。
③在低氟与适氟地区开展其它氟防龋措施,如饮水氟化、氟化食盐、口服氟片等。
④采用机械去除牙菌斑的方法,如牙线等辅助用品。
⑤有条件的地区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中配备和培养口腔初级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分片承担学生口腔保健任务。
(7)监测
各地区应有基线资料并建立监测点,
监测指标为12岁学生恒牙龋均、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学生龋齿充填率。
有条件的地区可增设其它项目。
四、本方案的有关技术问题见技术规范,考核问题见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