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护理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1986年-1990年)
(1986年8月27日)
一、队伍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护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护士人数较解放初期增长近20倍,但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仍很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护士数量严重不足。1985年全国有护士63万多(含护师,下同),病床与护士之比为1:0.28。医院病床与护士平均按1:0.4匡算,缺编约24万;“七五”期间预计发展病床40万张,约需增加护士16万;以3%自然减员率预测,1985-1990年间,约减少护士10万,3项合计,共需补充护士50万,才能基本实现上述比例要求。
当前,护理队伍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是护士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基础和专业训练不足。现有6万多名护师以上人员,据部分省、市县以上医院抽样调查,具有大专学历者不足1%,其中一半以上已接近或超过退休年龄,或调离护理岗位。当前在临床第一线直接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训练不足或未经系统训练的约占30%左右,县及县以下医院比例更高,有的高达100%;全国现有25万多名护理员,绝大部分都在当护士使用,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护理专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当前护理队伍的主要矛盾是缺乏人才,远远不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
(一)本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发展、提高和稳定护理队伍,改善队伍结构,调整医护比例,保证护士的合理编制,逐步使护理队伍与人口、病床的增长相适应。
(二)从改革护理教育入手,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立足于挖掘潜力,扩大招生,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抓住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在职教育,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护理进修教育体系。开展自学考试,鼓励自学成才。
(四)解决护理人才缺乏的问题,要根据各个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加以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分层次、有步骤地逐步解决。
三、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