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和型号。
四、选择井口机械或装卸设施,以及提升系统有关辅助设备和安全设施。
第三节 坑内破碎
一、根据原矿(岩)块度、排矿(岩)块度要求提升系统等,确定破碎系统和破碎方案。
二、选择确定破碎设备的型号、规格。
三、选择给矿设备及辅助设备。
第四节 通风设施
二、根据通风系统、大气条件、确定主通风机房的位置。
二、根据矿井通风所需要的风量和负压,选择主通风设备及其辅助设施。
第五节 空气压缩机设施
一、根据开拓系统、自然条件、总平面布置等,确定空气压缩机站的位置,确定供风系统。
二、根据全矿风动设备的用风量,选择确定空气压缩机型号、规格、数量,并选择有关辅助设备。
三、计算和选择主风管管径。
第六节 坑内(露天坑)排水设施
一、根据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多年不遇的最大雨季涌水量、涌水水质以及开拓系统等有关条件,确定排水系统。
二、确定主排水泵的型号、规格及数量。
三、选择排水辅助设备。
四、计算和选定主排水管管径。
五、涌水具有腐蚀性时。应提出设备、管道防腐措施。
第七节 胶带输送机运输
一、根据开拓系统、总平面布置、地形条件以及运输物料的种类、运量、物理机械性质,确定运输线路方案。
二、选择胶带输送机及辅助设备。
第八节 架空索道
一、根据运输任务、物料种类、物料物理机械性质、建设条件、地形、地貌等,进行索道运输方案可行性论证,并与其他运输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二、选择论证索道型式。
三、研究并确定与其他运输环节的衔接方式。
四、研究并选择线路,站房位置。
五、选取主要技术参数。
六、选择钢丝绳(承载索和拽引索)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
第九节 无极绳运输
一、根据矿岩及材料的运量、运距、矿岩物理机械性质,确定无极绳运输系统与布置。
二、选择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
附表(供汇总用)
1.主要设备表;
2.主要材料估算表;
3.劳动定员估算表。
附图:
1.矿山主要设备分布示意图;
2.胶带输送机线路系统示意图
3.索道线路示意图。注:2、3只是对推荐方案附图。
第八章 选矿及尾矿设施
第一节 矿石性质
一、矿石组成类型、含量及分布情况。
二、矿石工艺矿物学描述;矿石品位、硬度、结构构造、废石混入率、矿石及围岩物理、化学性质、嵌布特性、含泥量、含水量、有用矿物和主要有害杂质分析、粒度组成等。
第二节 选矿厂规模及工作制度
一、选矿厂设计依据:产品质量及综合回收有用矿物的要求。
二、改、扩建项目选矿厂现状的简述。
三、选矿厂规模及工作制度。
第三节 选矿试验
二、试验单位、日期、规模及试验阶段。
二、对试样及其代表性的评述。
三、试验建议的工艺流程、指标、药剂制度及其试验结论。
四、产品的特性分析。
五、对试验的评价。
第四节 设计工艺流程及指标
一、推荐的产品方案及质量要求描述。
二、可能采用的工艺流程(如破碎、磨矿、选矿方法、脱水及综合回收等)的方案比较,推荐设计采用的工艺流程及设计指标。
三、调整试验流程和指标说明。
四、改、扩建项目应对原生产流程和指标进行评述。
五、论述推荐所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剂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第五节 生产能力和工作制度
一、按车间计算的生产能力。
二、各车间工作制度的确定。
第六节 主要设备的选择
一、主要设备选择的原则,计算和说明。
二、主要设备选择的方案比较。
三、选矿厂装备水平和自动化要求。
第七节 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
一、选厂各车间组成。
二、设备配置特点及方案比较说明。
第八节 辅助设备
一、矿仓型式、容量、储存时间。
二、药剂来源,药剂制备车间设施和添加制度。
三、试验室和化验室的设置目的、任务、工作范围和工作制度。
四、检修和维修设施。
五、其他设施。
第九节 尾矿设施
一、尾矿库
1.尾矿库库址选择,综合比较,提出推荐库址。
2.洪水计算。
3.库容计算。
4.初期坝坝型比较,确定位置,坝高,坝型。
5.堆积坝的堆积方式、堆积坡度、上升速度、最终堆积高度、服务年限。
6.排水构筑物型式的比较与选择,确定截洪、排洪措施,进行平面布置并初步确定断面。
二、尾矿输送系统
1.尾矿输送系统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2.确定尾矿矿浆输送量。
3.初步确定泵站的设置和设备配置。
4.初步确定输送线路上的工程设施。
三、回水设施
1.回水量、回水系统及回水方式。
2.回水泵房的设置与设备配置。
第十节 存在问题和说明
一、选矿厂建设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选矿厂建设外部条件落实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附图:
1.选矿厂工艺流程图;
2.选矿厂工艺建筑物联系;
3.选矿厂各主要车间配置简图;
4.选矿设备形象联系图。
附表:
1.主要原材料、燃料、药剂消耗表;
2.主要设备明细表;
3.劳动定员估算表。
第九章 总图运输
第一节 矿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矿区所在地点隶属省、市、县或市镇,地理位置坐标,距邻近重要城市或工厂的距离。
二、交通:简述当地公路、铁路、水运的现状和发展。
三、自然条件: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土壤,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等。
第二节 矿区总体布置
一、矿区组成:列出矿区组成,并按场地加以阐述。
1.采选工业场地。
2.辅助设施工业场地。
3.生活区及公共设施。
二、总体布置依据及主要控制指标
1.工艺要求的依据。
2.地形、地质条件的依据。
3.占地面积、建筑系数等主要控制指标。
三、矿区总体布置
1.布置原则:从节约用地,节省建构筑物及土石方工程量,考虑发展余地,减少运输周转量,有利生产管理,方便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说明总体布置所遵循的原则。
2.总体布置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3.推荐的总体布置方案的论证。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
一、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阐述采用的工艺配置及地形资料依据,提出可拱选择的布置方案。
二、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说明可供利用的面积和占地面积。
三、场地平整:说明场地平整标高的初步选定,场地的整治,主要防护支挡工程。
四、复土还田措施。
五、预留发展场地的考虑。
六、主要工程量估算。
第四节 运输
一、确定矿山企业运输量:概述或列表说明主要货物名称、运输量、起运点等,并按内外部运输分别列出。
二、外部运输:论述推荐的方案,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说明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条件。
1.公路运输
(1)公路等级和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2)路面宽度。
(3)桥梁截荷。
(4)路面结构。
(5)与地区公路网的连接方式。
2.铁路运输
(1)铁路交接站场和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交接站场改扩建方案。
(2)矿区专用线等级。
(3)桥梁最大荷载的确定。
(4)仓库和货场的设置。
(5)装卸设备的选择。
(6)接轨点的确定。
3.水路运输
(1)航运、河道和港口位置的选定。
(2)码头设施。
(3)装卸设施。
(4)仓库与货栈。
4.管道输送
(1)管线走向选择。
(2)主要水力参数的确定。
(3)管道输送系统及主要输送设备选择,终点站设施。
5.其他运输方式,按具体条件选定。
6.由外单位承担企业产品外部运输时,则应提出该单位的现有运输设备型号、数量、运输能力、目前承担运输量、收费标准、验收通过能力等,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
三、内部运输
1.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比较和确定。
2.线路布置和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3.选择运输设备和计算设备数量。
四、主要工程量估算。
附图: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