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认真做好扩大出口的基础工作。加强对出口产品的质量管理,认真抓好重点出口企业。重点出口产品的国际质量、安全认证。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扶持有独立品牌的商品出口。加强出口商标意识的宣传,支持自营企业在国内外注册自己的商标,在海关进行知识产权备案,争取法律保护。
(三)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促进出口商品上档次、上水平。要把扩大出口,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之一,统筹运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和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选择一批重点出口商品和出口优势企业予以扶持。
(四)鼓励成套设备出口,支持自营企业到境外投标,进行工程承包。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组织成套设备出口,积极参与国际投标,加大技术出口的力度,通过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输出我们的技术、人才、设备及材料,带动出口。各级经贸委要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在境外投标、承包工程、技术设备人员出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三、努力改善企业自营出口的外部经营环境
(一)落实出口退税政策。自1999年7月1日起,国家进一步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各地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贯彻落实。要掌握自营进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情况,主动与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协商,尽可能简化出口退税手续,加快退税进度。
(二)帮助自营进出口企业落实并用好出口商品配额。进一步减少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品种和对出口统一经营的限制,对现行出口商品配额管理办法进行改进。2000年分配给自营生产企业的纺织品被动配额比例由1999年的20%提高到30%。各地经贸委要配合当地外经贸和纺织主管单位,安排好配额的分配。主动了解自营企业获得配额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
(三)为自营进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提供金融支持。国家经贸委和各地经贸委要同有关商业银行密切配合,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自营企业出口所需流动资金贷款;对实力强、效益好、守信用的自营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出口信贷的授信额度;对有信用证作质押或有保函的出口信贷不再实行资产抵押担保。对暂时亏损而产品有出口销路的自营企业,要积极争取采用封闭贷款的办法,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困难。
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增加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范围。各级经贸委要引导自营企业运用保险手段,规避风险,确保收汇安全。
(四)优先保证自营企业出口所需进口重要原材料。对国家实行管理的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凡自营企业生产出口产品所需且国内不能满足要求的,要允许进口,并将进口配额直接分配给重点骨干自营生产企业,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出口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