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就业新机制,开拓就业新领域。上海市始终把建立市场就业机制作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基本思路。全市已成立400多家职业介绍机构。劳动部门所属职业介绍所已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计算机联网。1996年,全市通过劳动力市场帮助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者实现再就业达10万多人次。中心成立后,主动与职业介绍机构建立联系,组织下岗职工直接进入市场求职,充分运用社会大市场分流下岗职工。劳动部门的职业介绍所为中心下岗职工组织专场招聘,提供7400个就业岗位。两个中心还组织1万多名下岗职工就近入场参加招聘,有3000多人应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就业机制的改变促进了下岗职工就业观念的转变。许多下岗职工开始重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珍惜每一个就业机会。过去一些下岗职工不愿从事的工作,如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清洁护理、非机动车管理等也有人意愿做了。一些下岗职工还加入了非正规就业的行列。
三、基本经验
上海市在组建中心和指导中心开展再就业工作中,认真总结出一些好的做法,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
1.量出为入,稳进快出。上海市在组建中心时就十分重视把好中心进口和出口两道关,把企业迫切要求分流富余人员与中心、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结合起来考虑,认真测算,量出为入,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组织下岗人员进入中心。市政府一位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分别负责协调中心的进口和出口工作,使下岗人员有序地进入中心,尽快地流向社会。中心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分流上,以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培训、开拓就业领域、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职工稳进快出,尽快再就业。市政府还规定,下岗职工在中心的停留时间如果少于计划时间,不减少拨付给中心的资金,以鼓励中心减少下岗职工的滞留时间,增加分流人数,提高中心的吞吐能力。
2.无情调整,有情操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是难以避免的,也是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方式。上海市提出,调整结构、资产流动是无情的,但分流下岗职工、保证下岗职工生活必须要有感情。下岗职工过去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现在为了上海的进一步发展下岗,本身就是在为全市人民做新贡献。全市人民都要满怀热情地关心和支持他们再就业,把再就业工程真正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中心对所有管理人员也实行了上岗培训,要求他们热情、积极地为下岗职工服务。
3.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下岗职工情况差异很大,对再就业的要求也不尽一致。针对这些情况,中心根据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易程度和工龄长短,采取不同的分流措施。如对年老体弱、身体有病又接近退休年龄的老职工,安排提前退休或发给基本生活费,短时间过渡后再办理退休手续。对中年职工中再就业困难较大的,采取保留其社会保险关系的办法,组织其开展劳务输出,鼓励有一技之长的自谋职业。对1984年以后招用的合同制职工,主要通过转业培训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再就业。他们将这些作法称为“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分类指导既体现了要逐步建立新机制的改革要求,又体现了国家对下岗老职工以往贡献的补偿,同时也大大缓解了中心分流安置工作的难度,得到下岗职工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