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宣传
《条例》。在宣传
《条例》的同时,组织宣传一批社会力量办学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使有关行政部门和广大群众了解
《条例》的基本内容,为
《条例》的贯彻实施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关于
《条例》的适用范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
《条例》确定的适用范围,把符合
《条例》调整范围的教育机构纳入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范畴。
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共青团组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教育机构以及农村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筹集资金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仍按公办学校实施管理,不纳入
《条例》的调整范围。
按照
《条例》第
五十八条,境外的组织、个人在中国境内办学和合作办学,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办法,不适用本
《条例》。在国务院颁布有关办法之前,按照国家教委《
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教外综〔1995〕130号)和《
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教外综〔1995〕31号)执行。
三、关于教育机构的审批、备案
按照
《条例》第
十五条规定,社会力量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和文化补习、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的教育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举办实施艺术、体育、卫生、财经、法律等培训的教育机构,经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审批,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按照
《条例》第
十一条关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有关的社会力量办学工作”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领导下,与劳动等有关行政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确定具体的审核、审批范围和备案程序。避免出现政出多门、多头审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