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1453号――关于审定113个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的公告

  品种名称:粤甜16号

  品种来源:华珍-3×C5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91天,比绿色超人早熟2天;在东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4天,与粤甜3号相当。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20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花丝浅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甜质,百粒重(鲜籽粒)34.8克。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高感丝黑穗病。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高感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西南和东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的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皮渣率11.82%,水溶性糖含量15.60%,还原糖含量6.34%;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2.73%,水溶性糖含量18.49%,还原糖含量6.07%。均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西南区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32千克,比对照绿色超人增产7.3%;东南区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12.6千克,比对照粤甜3号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200~36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矮花叶病重发区慎用。采用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四川、重庆、贵州遵义、广西、广东、安徽南部、浙江、江苏中南部、上海、福建作鲜食甜玉米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矮花叶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23

  品种名称:金玉甜1号

  选育单位: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152×113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8天,比绿色超人早熟5天。幼苗叶鞘淡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黄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96厘米,穗位高6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淡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白色、甜质,百粒重(鲜籽粒)37.7克。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玉米螟,感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高感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经西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的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还原糖含量6.39%,水溶性糖含量17.75%,皮渣率11.49%,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西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04.4千克,比对照绿色超人减产7.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茎腐病重发区慎用。采用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作鲜食甜玉米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茎腐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24

  品种名称:浙甜2088

  选育单位: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杂选311×大28-2

  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9天,比绿色超人早4天。幼苗叶鞘浅紫红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07厘米,穗位高71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淡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甜质,百粒重(鲜籽粒)38.7克。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玉米螟,感大斑病和纹枯病,高感小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经西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的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还原糖含量5.34%,水溶性糖含量19.75%,皮渣率11.77%,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西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46.1千克,比对照绿色超人减产2.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300株,在肥力较高的情况下应及时去除分蘖。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小斑病、茎腐病重发区慎用。采用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作鲜食甜玉米春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小斑病、茎腐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1

  品种名称:冀棉169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402系(冀棉20号选系)×33系(冀棉25×GK12杂交后代选育)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一般,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吐絮畅。株高107.0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铃卵圆形、较大、铃尖不明显,苞叶大。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17.5个,单铃重6.3克。衣分39.4%,子指10.3克,霜前花率90.3%。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毫米,断裂比强度28.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6.0%,黄色深度7.4,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0。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4.5千克、100.2千克和90.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3.3%、7.3%和3.8%。2009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3.0千克、90.9千克、84.8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1.4%、0.2%和减产1.9%。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一般4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可适当早播。2.每亩种植密度,高水肥地块2500~3000株,中等肥力地块3000~3300株,旱薄地3300株以上。3.施足底肥,初花期及时追肥浇水,重施花铃肥,补施钾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简化整枝地块要适当增加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冀棉16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西南部,河南北部、东部,山西南部,天津棉区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2

  品种名称:合丰202

  选育单位:石家庄市万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45系(农大326×GK12)×206系(冀棉20选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苗壮,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好,吐絮畅,不早衰。株高102.5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有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铃卵圆形、较大,第一果枝节位7.1节,单株结铃17.9个,单铃重6.4克。衣分40.1%,子指10.7克,霜前花率89.3%。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29.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5.2%,黄色深度7.8,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8千克、99.0千克和88.5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9.0%、6.4%和3.1%。2009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4.2千克、105.3千克和97.4千克,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6.1%、6.8%和2.7%。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地膜覆盖可适当早播。2.每亩种植密度,高水肥地块1800~2000株,中等肥力地块2000~2600株,旱薄地2600株以上。3.施足底肥,初花期及时追肥浇水,重施花铃肥,补施钾肥,后期应适当控制肥水以防止通风不良。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简化整枝地块要适当增加化控。5.一、二代棉铃虫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铃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盲蝽象、白粉虱、红蜘蛛和斜纹夜蛾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合丰202,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西南部,河南北部、东部,山西南部,安徽淮河以北棉区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3

  品种名称:鲁05H9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118系(GK34选系)×R26(红花大基斑纯合系B8×鲁棉研29,连续回交)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好,苗壮,全生育期长势强,整齐度好,叶功能好,吐絮畅。株高101.7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色深绿,铃卵圆形、中等大小,花冠粉红色,基部有紫红斑,第一果枝节位7.1节,单株结铃17.7个,单铃重6.3克。衣分41.2%,子指10.5克,霜前花率88.4%。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6.5%,黄色深度7.6,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3。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8千克、102.0千克和90.3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9.5%、9.6%和5.1%。2009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8千克、102千克和96.2千克,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3.0%、3.4%和1.5%。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3月底至4月初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2.适宜在高水肥地块种植,每亩种植密度2500~2800株,简化栽培1800~2200株。3.施足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配比,重施花铃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一般在蕾期和花期各化控一次。5. 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盲蝽象、棉叶螨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鲁05H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安徽淮河以北棉区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4

  品种名称:鲁HB标杂-1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18系(GK31选系)×HB22系(红花大基斑纯合系B8×GK35,连续回交)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好,苗壮,全生育期长势强,整齐度好,吐絮畅。株高102.5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色深绿,铃卵圆形、中等大小,花冠粉红色,基部有紫红斑,第一果枝节位7.4节,单株结铃17.3个,单铃重6.4克。衣分41.9%,子指10.5克,霜前花率88.3%。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7.0%,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2.9千克、101.7千克和89.8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7.3%、9.2%和4.6%。2009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0.5千克、104.7千克和100.6千克,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4.6%、6.2%和6.1%。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3月底至4月初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2.适宜在高水肥地块种植,每亩种植密度2500~2800株,简化栽培1800~2200株。3.施足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配比,重施花铃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一般在蕾期和花期各化控一次。5. 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盲蝽象、棉叶螨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鲁HB标杂-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西南部,河南北部、东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天津,安徽淮河以北棉区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5

  品种名称:德棉998

  选育单位: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221(sGK321选系)×238(鲁棉22选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晚春播生育期120天。出苗旺,子叶肥大,苗壮,整个生育期长势强,整齐度好,结铃集中,吐絮畅。株高106.2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色深绿,铃卵圆形、较大,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结铃17.3个,单铃重6.4克。衣分41.6%,子指11.5克,霜前花率90.6%。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28.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2,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5.5%,黄色深度7.6,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37。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4.2千克、102.0千克和92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7.6%、15.5%和21.5%。2009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9.9千克、105.5千克和99.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4.1%、13.7%和16.6%。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一般5月上旬播种,宜地膜覆盖。2.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3000~4000株。3.施足底肥,早施重施花铃肥,花铃期遇旱及时浇水。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做到前轻、后重。简化整枝地块要适当增加化控。5.一、二代棉铃虫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铃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盲蝽象、白粉虱、红蜘蛛和斜纹夜蛾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55(德棉998),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西南部,河南东部、北部,安徽、江苏淮河以北麦套棉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6

  品种名称:诺华棉1号

  选育单位: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R1010(苏棉20×98A)×B25(W20×sGK32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好,长势较强,整齐度略差,早衰轻,吐絮畅。株高110.6厘米,株型较紧凑,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较软、茸毛多,叶片较小、淡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结铃28.5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2克。衣分42.5%,子指11.1克,霜前花率93%,僵瓣率11.1%。耐枯萎病和黄萎病,中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毫米,断裂比强度3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3.8%,黄色深度8.5,整齐度指数85%,纺纱均匀性指数143。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千克、101.4千克和94.4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1.9%、8.9%和9.4%。2009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3千克、106.5千克和100.5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0.8%、2.7%和2.1%。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育苗移栽3月底或4月初,直播或地膜覆盖4月10号前后播种。2.中等以上肥力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300~1800株。3.施足底肥,增施钾肥,重施花铃肥,后期适时叶面喷施复合肥,适当追施氮肥和钾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一、二代棉铃虫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铃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盲蝽象、白粉虱、红蜘蛛和斜纹夜蛾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诺华棉1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沿海、沿江及宁镇丘陵棉区,安徽省江淮丘陵及沿江棉区东南部,江西省鄱阳湖棉区,湖北省江汉平原中东部、鄂北岗地及鄂东南岗地棉区,湖南省洞庭湖棉区,四川省丘陵棉区,河南省南襄盆地棉区春播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7

  品种名称:创072

  选育单位: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鄂抗棉9号系选×8086〔豫棉19×(川抗A2×GK19)选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5天。出苗好,长势较强,整齐度好,不早衰,吐絮畅。株型松散,株高122.4厘米,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较软、无茸毛,叶片中等大小、色深绿,果枝始节位6.9节,单株结铃26.5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衣分42.1%,子指10.6克,霜前花率94%,僵瓣率14.1%。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低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1毫米,断裂比强度28.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3.6%,黄色深度8.6,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4。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5千克、98.8千克和93.2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减产1.2%、增产6.4%和增产7.9%。2009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0千克、105.2千克和100.5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1.4%、1.4%和2.1%。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上旬、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2.中等肥力地块每亩种植密度1800株左右,宜采用宽行栽培。3.重施有机肥,早施花铃肥,早施重施盖顶肥,增施钾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每次用量相对要少。5.一、二代棉铃虫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铃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苗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甜菜夜蛾及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创072,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沿海、沿江及宁镇丘陵棉区,安徽省江淮丘陵及沿江棉区,江西省鄱阳湖棉区,湖北省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及鄂东丘陵棉区,湖南省洞庭湖棉区,四川省丘陵棉区,河南省南襄盆地棉区春播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0008

  品种名称:创075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