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赴甘肃省扫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小组
2007年7月17日
附件3:
关于对青海省扫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的报告
教育部赴青海省扫盲工作督导和调研小组于2000年7月18日至23日对青海省的扫盲工作进行了督导和调研。调查组首先听取了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扫盲工作情况的介绍;随后,调查组对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及其所辖的曲沟乡、江西沟乡和西宁市湟中县及其所辖的丹麻乡、马场藏族乡等两县四乡的扫盲工作进行了督导和调研。调查组听取了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关于扫盲工作情况的汇报;查阅了扫盲工作的档案资料;观看了扫盲工作的录像片;实地考察了当地中小学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召开了有乡村干部、扫盲教师、扫盲专干和脱盲学员参加的座谈会。在这期间,调查组还调查了解了青海省和所到县、乡的“普初”和“普九”工作情况。最后,调查组集中进行了总结,形成了对青海省扫盲工作督导和调研的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扫盲工作基本情况
据青海省教委介绍,目前,全省46个县(市、区、行委)中有14个县(市、区)达到国颁扫盲标准(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8个县(市、区)达到了省颁扫盲标准(非文盲率达到85%以上)。全省现有青壮年文盲约22万,青壮年文盲率由1905年的17.5%下降到9.6%,脱盲人员复盲率控制在8%以内。
从我们所到两县的情况看,1999年,共和县12-40周岁人口37771人,其中非文盲人口34148人,非文盲率为90.4%;湟中县现有青壮年人口234700人,其中非文盲人口233O13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3%。
与此同时,青海省在艰难的情况下,普初、普九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至1999年底,全省已有14个县(市、区)实现了“普九”目标,人口覆盖率为48.31%,有10个县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76.88%。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青海省地广人稀,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它幅员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经济、教育、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发展很不平衡。这些都给教育事业特别是扫盲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多年来,青海省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族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开展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减绩,这是来之不易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扫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政领导重视,不断强化政府行为,落实扫盲工作责任制。
青海省委、省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两基”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青海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两基”规划目标,多次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教育专项会议,研究布置两项工作,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组织、政策等方面为“两基”工作发展提供了保证。第一、组织保证:从省到乡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工程,落实重中之重的地位,从上到下形成网络。在扫盲工作上,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在本世纪末基木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决定》,把扫盲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第二,在全省推行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制。从1993年起,全省从省到乡,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双向层层签订了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把扫盲和“普九”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形成了扫盲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良好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三,多方筹措教育资金,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省政府制定了《青海省筹措教育经费暂行办法》,提出了13条保障措施。在困难的情况下,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其中包括城乡教育费附加;以教育项目带动和促进义务教育;部分地区在干部、职工工资总额中征收1%的教育款,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和坚持贷款办教育等办法,使教育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在扫盲经费上,全省采取了多渠道筹措的办法落实扫盲经费。省政府每年从省财政拨出50万元扫盲专款用于全省扫盲工作,并且要求各级财政在每年安排财政支出时,安排一定数量的农民教育经费,从教育经费总额中提取2%,从农村教育费附加中提取2O%,用于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
(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扫盲氛围。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由于思想观念、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问题的影响,给扫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为了让全社会对扫盲工作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都来关心和支持扫盲工作,全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动群众,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的氛围,大打人民战争。全省确定每年3月和9月为义务教育宣传月,大力宣传“一纲三法”,在长江、黄河沿岸各县和祁连山脉、109国道沿线制作宣传“两基”的标语,还采取图片展板、新闻媒体、电视讲话、街头咨询、座谈演讲、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和依法治教意识,使人们认识到“治穷先治愚,脱贫先脱盲”,在社会上形成了“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良好氛围,为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作战,共同推动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
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由主管省长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团体组成的青海省扫除文盲工作领导小组,各州(地、市)、县(区)、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多年来,各级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积极参与、支持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妇联组织开展了“巾帼扫盲行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制订了妇女扫盲规划和年度计划,并针对各族妇女生产生活实际,把妇女招盲与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年来,全省各级妇联联合各地教委共举办扫盲班13511期,39万农牧民妇女参加了文化学习,其中26万妇女获得了脱盲证书,有37万妇女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2万多名妇女成为科技示范户和女能手,1100多名妇女成为女农民技术员。团省委将扫盲工作纳入“服务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大中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行动”、“农牧区青年实用技术培训”、“青年星火带头人”、“希望工程”等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省文化厅把扫盲工作与创建特色文化乡和小康文化村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利用基层文化馆(站),积极开展扫盲教育。省财政厅在扫盲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保障了扫盲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加大了对扫盲工作的宣传力度,为全省扫盲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省民委在深入宣传扫盲工作重要意义的同时,积极动员、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和支持扫盲工作。驻军部队通过开展“双拥共建”等活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扫盲教育活动。省农林厅、省畜牧厅、省科委、省科协、省扶贫办等单位结合农牧业科技推广,通过开展“科普之冬”、“绿色证书工程”等活动,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对广大农牧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教育,把脱盲与脱贫、学文化与学技术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扫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