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扫盲工作检查、评估验收和表彰奖励制度。每年省对县、县对乡镇开展扫盲工作的检查和评估验收,对于扫盲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以促进扫盲工作的开展。
第三是经费保障。几年来,各级政府克服贫困地区经费不足的困难,下大力气增加扫盲工作的经费投入。省里近几年每年投入1000多万用于补助扫盲工作的开展;寻甸县在经费投入上,无论县财力如何紧张,每年都要列出一定扫盲专款,96年以来每年投入扫盲专款不低于5万元。师宗县从199O年起,每年按扫除文盲指标每脱盲一人补助7元,同时要求各乡镇财政同等补助。1996年以来,全县用于扫盲的各级专款767万元,教育费附加用于扫盲325万元,捐集资、贷款和勤工俭学收用于扫盲的1O5万元,三项共计697万元。两县农民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1%、3.1%。各级扫盲经费的落实,为扫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3、措施到位。
为使扫盲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结合本省实际,云南省及所到县都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开展扫盲。
第一,摸清底数,建挡立卡。
随着“两基”工作的开展,云南省要求各县建立“两基”规范化的档案。并发文件对文件档案的标准提出要求。师宗县从1995年起,统一印制文化户口册、文化状况花名册,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做到一户一册,青壮年人口一岁一册,不漏户,不漏人,滚动管理,最近又安排专人利用电脑参与档案的整理和分析。使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得以反映,为出台政策和制定扫盲工作规划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今年3月8日,省教委又下发了《关于规范扫盲教育管理基础工作的意见》对于扫盲工作年报、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又提出了要求。
第二,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扫盲工作。
云南各地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文盲主要分散在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且妇女文盲的比例大。这些人居住分散,年龄偏高,流动性大,给扫盲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针对这些特点,各地坚持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扫盲工作。首先,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先扫除青少年文盲,然后是青壮年文盲,先扫除经济发达地区文盲,然后是经济落后地区文盲,循序渐进,实现最后目标。其次,在学习内容上,把学文化与学习法律、时事、人口理论和政策相结合,与生产生活知识和农业科技的传授相结合,与民族习俗及文体活动相结合,变枯燥为喜闻乐见,增强了学员学习兴趣,强化了的自觉意识。第三,在办班形式上,采取集中办班与分散承包相结合的办法,农闲、节假日集中学,平时则采取子女教父母、夫妻互教互学、村小教师包教的方法,灵活多样,拾遗补缺。第四,在教学阵地上,在建设独立设置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同时,在条件不足的地方,实行“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一室两兼用”的办法,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的阵地,利用学校教室在晚上,节假日开办扫盲班,对于居住分散的文盲对象,有的教师还上门组织个人或小班教学,使每个文盲学员都有书读,有课上,扎扎实实开展扫盲工作。师宗县彩云乡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小黑板工程”,教师把教学内容写在小黑板上,由学生带回家教父母学习。他们还制作了128块“识字牌”插放在村旁路口,以供文盲平时识字用。
第三,堵扫结合,标本兼治。
堵住新文盲的产生,对于开展扫盲工作、巩固扫盲成果是中十分重要的。多年来,云南省始终坚持“两基”并重并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大力推进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入学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入学率,严格控制辍学率。寻甸县为提高小学“四率”采取了九项措施,一是县委、县政府把“四率”的巩固情况纳入乡镇于部考核内容;二是实行中小学生流失报告制度;三是县教育局成立“教学问题研究领导小组”,定点、定期进行研究;四是乡镇成立教育执法领导小组;五是建立辍学学生救助基金和民政救助困难学生办法;六是建立《适龄儿童入学通知书》制度,对无理辍学者进行处罚;七是实施好“希望工程”对困难学生的救助项目;八是开展勤工俭学,进行自助;九是加强师德教育,严禁体罚、驱赶学生。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新文盲的产生。
另一方面,各地认真抓好脱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严格控制复盲。对脱盲人员进行文化、科技方面的反复培训,寻甸县每年培训达5OOO余人,不仅极大促进了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效控制了脱盲人员复盲率。
第四,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以扫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为主要力量的各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团体,在开展扫盲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参与或支持扫盲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各级妇联组织认真组织开展妇女“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并把扫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农业、科技部门组合科普推广,广泛开办扫盲班、脱盲人员巩固提高班,把扫盲与科技教学结合在一起。财政部门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扫盲经费。公安、统计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青壮年文化情况调查工作;宣传、广电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相关宣传。文化部门通过“文艺下乡”开展扫盲教育;工会、共青团分别在“职工之家”、“青年之家”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开展扫盲和有益的文化生活,一些地方组织寒暑假返乡大、中专在校生组成“青年志愿扫盲工作队”,下到村里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扫盲。
第五,对特殊地区的扫盲工作进行重点突破。
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4%。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相当落后,文盲比例高,又由于语言障碍,给这些地区的扫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云南省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制定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办法。在这些地区首先使用本民族语言扫盲,再学习汉语,实现汉语程度的扫盲。从实践情况看,“双语”扫盲不仅调动了少数民族文盲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