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资源质量:考察平台建设的资源数据中,藏品、样本及数据等的质量情况,在国内、国际上有影响的高等级的资源数据比例情况。(分领域表述,如:博物馆资源则考察其一级文物的数量)
1.3.领域覆盖:考察平台的资源数据建设是否能够覆盖领域的大多数范围,分布情况。(分领域表述,如地质类资源库要看其是否能够覆盖矿物、岩石、化石内容,资源的分布是否平衡)
1.4.资源描述:考察平台中对资源数据的表述是否全面、正确。是否符合相应的领域国际、国内的通用规范。(根据具体领域的情况给出相应的要求)
2.共享贡献:主要考察平台的系统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环境建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方便、高效地提供资源数据服务、服务的时间、质量情况等。该项内容在评价时,要参考平台的设计规划统一考察。
2.1.系统设计:考察平台建设的系统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采用了目前先进的技术体系。
2.2.平台环境:考察平台的硬环境建设是否到位,包括场地、设备、网络条件等。
2.3.服务能力:考察平台的资源数据服务情况,包括服务人员的配置、服务内容是否完备、提供服务的技术方案是否合理高效,是否能够提供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
2.4.服务质量:考察平台提供资源数据服务的时间、提供服务时的质量是否能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要,平台使用的方便性如何。如:是否提供高效的信息检索等信息服务能力等。
2.5.访问频度:考察平台提供资源数据被访问情况,了解资源数据被教学和科研利用和共享程度。
3.运行管理:考察平台建设是否按照《管理方法》的要求进行管理。主要对平台的人员组织、人员到位、经费使用、资源调配、配套到位、多单位间的协调机制、平台建设进度安排、文档管理等进行多方面考察。平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促进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
3.1.人员组织:考察平台的人员组织是否根据管理方法的要求进行配置,人员的到位情况,工作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充分等。
3.2.经费使用:考察平台建设的经费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支出,多单位协作平台的经费转拨是否及时等。
3.3.资源调配:考察平台必需的工作条件、场所以及科技基础资源的到位情况等。
3.4.配套到位:考察平台的承担单位配套经费是否到位。
3.5.进度安排:考察平台建设的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