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30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慕华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3月21日听取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审议中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讨论,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根据预算报告中的预计数字,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都完成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家预算。收入完成预算的101.3%,支出完成预算的101.2%,财政赤字预计不会超过批准预算中所列的80亿元。
财经委员会认为,当前国家财政面临着不少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国家财政收不抵支,已连年发生赤字,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因素。二是资金过于分散,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进一步降低,1988年由上年的21.6%降为19%,严重削弱了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与此同时,预算外资金1988年已增加到2270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财政收入的92%,比重显然过大。预算外资金的膨胀,是基建投资和消费基金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收入流失和支出中的浪费现象相当普遍。全国财务大检查的情况表明,偷税漏税、挤占成本、截留利润、乱摊费用、侵占国家财政收入以及挥霍浪费资金的情况十分严重,财政纪律松驰。这不仅造成国家资财的损失,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四是经济效益不高,财政亏损补贴负担加重。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确定的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的指标,以及减少企业亏损的指标,都没有完成。企业亏损补贴超过了预算。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作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认真地研究解决。
二、国务院提出的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2856.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0.4%;财政总支出为2930.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9.8%;收支相抵,赤字74亿元。财经委员会认为:(一)这个预算基本上体现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要求,是一个控制财政支出和开始调整财力分配结构的预算。这样安排不可避免地触及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这就需要大家从全局出发,小局服从大局,共同承担困难,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这是实现1989年国家预算的重要保证。(二)这个预算在财政紧缩中增加了农业、教育和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并安排了工资、价格补贴方面所必需的资金,其他各项支出基本上维持上年的水平。对社会集团购买力提出了进一步压缩的要求。这些都是实行紧缩方针和调整支出结构所必需的。(三)1989年预算的编制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即在编制国家预算的同时,分别编制了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这样做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与增进预算的透明度。为了进一步改进预算制度,还应当把经常性财政开支与投资区别开来,要积极进行准备,尽早实行复式预算。(四)预算草案中所列各项收支数字,基本上兼顾了目前资金的需要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其中所列预备费25亿元,只占支出总额的0.8%,比重偏低,需要在预算执行中力争收入有所超过,以增强国家的机动财力,保证预算执行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