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全面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根据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的要求,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
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和《关于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并把这两项工作作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加强领导,组织力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据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统计,1988年全国县以上单位的社会集团购买力,比上年增长1.8%,其中专项控制商品比上年下降9.1%,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在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中,各地区、各部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先后派出13万多个检查组,59万余名检查人员深入企业、单位进行重点检查。不仅严肃了财经纪律,纠正了某些不正之风,而且也清理收回了一部分财政资金。截至去年12月底,共查出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64.4亿元,已入库42.2亿元。
在肯定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比较好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忽视国家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家财政已连续几年出现赤字,而且这两年不仅中央财政有赤字,有些地区也出现赤字,特别是县级财政困难比较大。财政收不抵支,出现赤字,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对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改革的继续深化。今后不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应当采取坚决的措施,逐步消除赤字,做到收支平衡。二是,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产品质量低、物质消耗大、成本费用高的现象相当普遍;企业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再加上企业承包办法尚不够完善,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很大制约。同时,由于这几年减税让利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失控,税前归还贷款的数额猛增,资金过于分散,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31.9%下降到1988年的19%。这样,就难以集中财力保证改革和建设的重点需要。三是,由于监督管理不严,预算约束软化,加上人们法制观念不强,以致偷税漏税,截留利润,转移资金,以及请客送礼,公费旅游等浪费现象相当严重。我们过去对这些问题认识不足,研究不够,特别是没有很好发挥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监督作用,这是需要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加以改进的。
二、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
根据中央提出的今明两年着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要求,1989年国家预算安排的主要原则是:在适当集中资金,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坚决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资金需求,压缩财政支出,控制财政赤字。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实质上是一次财政分配结构的调整。在调整中,必须有取有舍,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并且各方面都要过紧日子。
现在提请审议的1989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2856.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0.4%;财政总支出为2930.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9.8%;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74亿元,比上年预计赤字减少6.49亿元(注:有些同志建议,应把国内外债务收入作为赤字处理。如果按此口径计算,1989年全国财政赤字为350亿元,比上年按相同口径计算的赤字341.5亿元增加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