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8年预算执行中,国家财政面临的困难很大,矛盾很多。这一年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经济过热,需求过旺,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反映到财政上,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财政形势严峻。去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正确地分析了经济形势,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几个月来,国务院结合治理和整顿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抑制需求,调整结构,开辟财源,增加收入,控制支出,加强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发展生产,开辟财源,超额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努力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库存积压,扩大商品流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税收工作,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紧急通知”,坚持依法治税,整顿减免税收,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并努力做好新税开征工作,使工商税收超额完成了任务。在生产持续发展和组织收入工作加强的基础上,这一年国内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并且比上年增加195亿元,增长8.6%,基本上实现了增产增收。
(二)保证重点,增加了能源交通、农业和智力投资。1988年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是按国家预算进行控制的,执行结果没有突破预算,同上年基本持平,但对投资结构作了必要的调整。据统计,在基本建设“拨改贷”投资326.85亿元中,用于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等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为158.51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50%,这对缓解能源、交通、通讯、原材料的紧张状况,将会起积极的作用。同时,1988年在财政资金供需矛盾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各级财政还增加了农业投入和智力投资。这一年用于支援农村生产和各项农业建业的支出共1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如果加上国家预算中用于支援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扶贫专款26亿元,合计共181亿元。这一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47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教育事业费27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超过了国内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此外,1988年国家预算其他支出项目中用于教育的经费和基建投资有52.3亿元。当然,目前智力投资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今后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将继续增加这方面的支出。
(三)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在改进财政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把税源比较分散的13个地方性税种,如房产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车船使用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农林特产税、契税等,下放地方管理,收入增长的部分全部留归地方使用。二是对收入上解比例比较大的17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沈阳、大连、哈尔滨、上海、江苏、浙江、青岛、宁波、河南、湖南、广东、武汉、重庆等,分别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办法。这两项改革,对调动地方积极性,推动各地发展经济,挖掘潜力,开辟财源,增加收入,控制支出起到了促进作用。据统计,1988年下放地方管理的13种地方性税收共入库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17个收入上解地区实行财政包干后,除个别地区外,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有5个地区的收入增长14%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