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1986年国家
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1987年4月4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任重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于1987年3月19日,初步讨论了财政部提出的《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送审稿)》。这次大会,在3月26日听取了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王丙乾所作的《关于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之后,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各代表团分组讨论的基础上,于4月1日召开全体会议对这个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意见报告如下:
一、国务院提出的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是:财政总收入为2220.3亿元,超收3.7%,财政总支出为2291.1亿元,超支7%,收入和支出相抵,有财政赤字70.8亿元。
这一年,为了推进改革,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国家提高了部分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调减了调节税,对一些行业和企业采取了减税让利和增加价格补贴的措施。这一年国家财政用于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等重点建设的投资,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费的支出,都比上年有较多的增长。但是,在这一年的财政支出中,有些方面超支过多,而且是不合理的。如计划外的基本建设投资超过预算很多,特别是投资结构不合理,不少地方和部门搞了过多的加工工业,修建了许多豪华奢侈的楼、堂、馆、所等非生产性设施,以及花钱大手大脚,严重铺张浪费,等等。这些都是当前财力难以承受的,是脱离我国国情的,是必须坚决加以纠正的。
财政发生赤字,除与财政工作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有直接关系外,最主要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同国力不相适应。1986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增长41.8%的基础上,又增长15.3%;消费基金在上年增长23.7%的基础上,又增长12.5%,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少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差,成本费用上升,亏损增加。形成了支出增长快、收入增长慢,两者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是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财政上的反映。
二、国务院提出的1987年国家预算草案,财政总收入为2379.29亿元,财政总支出为2459.46亿元。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80.17亿元。
应当说,合理安排好今年各项建设事业和经济改革必不可少的资金,正确处理好供需之间的矛盾,难度是相当大的。国务院提出的财政预算草案所遵循的原则和主要措施,我们认为是恰当的,必要的。第一,为了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和轻纺行业,今年将对部分国营企业继续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调减调节税,对电力、森工、纺织、轻工等企业减税让利,特别是对沿海地区的纺织轻工企业,在技术改造费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面采取了若干优惠措施。第二,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除增加部分农业基建投资和事业费外,调减了粮食合同定购任务,适当调高部分粮食、棉花、油料的比例收购价格,由财政上予以价格补贴。第三,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经费虽无力做到像往年那样大幅度增加,但仍在可能条件下有所增长。第四,为了压缩过度膨胀的非生产性支出,今年国家财政除用于价格补贴、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偿还国内外债务本息等必需支出的经费以及某些特定的专项拨款外,其余各项开支都在去年预计支出数的基础上节减10%。其中,中央各部门按节减的比例压缩后安排今年的预算支出;地方压缩下来的资金借给中央财政,用于保改革、保重点的需要。第五,在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同去年预计支出数持平的条件下,较多地增加了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重点建设的投资,对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基建投资压缩了一半左右。第六,努力在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中,培养和开辟财源,适当开征一些新税和调整某些税率,以增加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