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1988年国家决算的决议


  1988年国家为了紧缩财政支出,节减非生产开支,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开支的紧急通知》和《关于从严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决定》,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执行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据全国控办统计,1988年全国县以上单位的社会集团购买力,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专项控制商品比上年下降8.7%,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控制。

  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年3月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许多代表对财政问题非常关心,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这些意见都是很中肯的。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关于国家财政赤字问题。这几年,不仅中央财政有赤字,有些地区也出现赤字,特别是县级财政困难比较大。人大代表对这个问题反映强烈。财政连年出现赤字,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这个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不仅影响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也不利于改革的继续深化。发生财政赤字,主要是经济过热、资金需求过旺和经济效益低引起的。今后不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应当通过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采取坚决的措施,逐步消除赤字,做到收支平衡。

  (二)关于企业经济效益问题。这几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主要是靠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速度取得的,企业经济效益差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1988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上升12.3%,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增长26.6%,盈利企业的销售利润率由上年的9.3%下降到8.67%。当然,这里面有客观原因,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但也有主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经营不善,人力物力浪费很大,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受到很大的制约。今年我们一定要把经济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严格经济核算制度,使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从而增加有效供给,增加财政收入。

  (三)关于适当集中财力问题。这几年由于减税让利过多,企业税前归还贷款的数额增长过快等原因,致使国家资金过于分散,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31.9%下降到1988年的19%;国营工业企业上交利润(包括所得税、调节税)占实现利润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93%下降到1988年的27.8%。这种状况大大削弱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如果发展下去,将难以扭转近几年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困难局面。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都应适当提高。从今年开始,就要采取措施,适当集中资金,朝着这个方向逐步前进。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